美國猶太人占全國人口比例雖不到3%,但能量卻大得驚人,在政界、商界、文化界、法律界和教育界都不乏猶太人的佼佼者。如:曾出任尼克鬆和福特兩任總統的國務卿基辛格是猶太裔人;猶太裔人奧爾布賴特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國務卿;猶太裔人劉易斯·布蘭代斯曾擔任聯邦最高法院法官達23年之久。僅以1998年選出的106屆國會為例,就有猶太裔眾議員23人,猶太裔參議員11人,其他族裔隻能瞠乎其後。
在經濟方麵猶太人的成就更是驚人。他們的收入遠遠高於其他族裔,在鋼鐵、石油、化工、電子、餐飲、娛樂業等領域的實力相當雄厚。每4名美國富商中就有1名猶太人。猶太金融家在美國金融界的實力首屈一指。猶太裔人中,格林斯潘長期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索羅斯擁有實力雄厚的量子基金,被稱為世界頭號“金融大鱷”。
這其中被稱為“紅色資本家”的阿曼德·哈默頗值得一提。他20多歲時就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成為頗有影響的企業家。早在1921年,他就作為第一個西方的資本家進入當時還被西方人視為洪水猛獸的前蘇聯,與前蘇聯政府做成一筆糧食交易,不但解決了當時蘇聯國內嚴重的饑荒,而且也使他自己發了一筆財。他當時受到前蘇聯領導人列寧的接見。他與列寧進行了長談,建立了聯係。1956年,哈默58歲,事業上很成功,已是腰纏萬貫的大資本家。但生性喜歡冒險的他,又出人意料地闖進石油行業,在美國加州、北非的利比亞等地進行石油的勘探和開采。他憑借自己精明的頭腦和過人的膽略,又在這個領域中取得了成功。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在國際石油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他自己也成為聲名遠揚的富豪。
權威統計表明:對美國人最有影響的200名文化人中,有一半是猶太人。在獲得諾貝爾獎的100多名美國學者中,也有近半數是猶太人。在美國東部的名牌大學中,30%的教授是猶太人。美國的電影業可以說是由猶太人奠基的,幾乎所有大製片公司的創辦人都是猶太裔人士,如華納公司的華納四兄弟,派拉蒙公司的阿道夫·祖柯,米高梅公司的劉易斯·梅耶、塞繆爾·高德溫等。就文學而言,在當代美國的一流作家中,猶太裔作家占了60%以上。在新聞出版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都是由猶太家族創辦的。現任美聯社董事會主席的唐納德·紐豪斯也是猶太人。所以有人說,猶太人“控製”著華爾街,“統治”著好萊塢,“操縱”著美國新聞媒介。在美國的院外集團中,猶太院外集團是組織最嚴密、活動效率最高的。
在好萊塢,猶太人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實在好萊塢電影娛樂事業中,有太多猶太人活躍的身影。就單以電影事業龍頭“夢工廠”而言,三大巨頭中就占有兩席,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傑佛瑞·凱森伯。不提夢工廠的勢力,就以世界大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作品來看就知道猶太人的厲害了。1947年出生,25歲時就以第一部《飛輪喋血》綻放光芒,隔年的《大白鯊》讓他一下子獲數百萬美元的財產。
猶太人在歐洲
羅馬人消滅了古猶太國後,猶太人逐漸移居到歐洲。當時地中海地區以外的歐洲人口稀少經濟落後,猶太人很快站住了腳,主要是經商。猶太人到處漂泊,四海為家,對買房子置地沒什麼興趣,而且經商總比務農掙錢多。
猶太人還有一個歐洲人沒法與之相比的優越條件,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橫向聯係通暢,社團組織嚴密,實際上就是一個超級的跨國貿易網絡。猶太人在移居國處境艱難,他們總在尋找出路,哪裏有更好的謀生機會,就往哪裏遷移。以波蘭為例,中世紀波蘭的國王建教堂需要勞動力,就招募了大量的猶太人去當勞工,這就是波蘭猶太人較多的原因之一。
因為猶太人移居歐洲的曆史很長,許多家庭在幾代甚至十幾代之前就成為歐洲人了,所以統計起來較難。但史學家們還是估計了他們在歐洲各個國家的大致人數:目前,法國約有猶太人60萬-70萬,俄羅斯和烏克蘭各為50萬。
解體前的蘇聯是歐洲猶太人最多的國家,蘇聯解體後,法國便躍居首位了。此外,英國約有20萬,德國10萬,荷蘭、比利時各3萬。經過2000年的融合、通婚,猶太人在外貌特征上沒有任何區別於歐洲人之處。他們已是地道的法國人、英國人……區別在於宗教信仰,大部分猶太人仍信仰猶太教。由於曆史和種族原因,歐洲很多猶太人從事商業和借貸業,其中的成功者進而成為銀行家。歐洲最古老、最顯赫的銀行世家羅思柴爾德家族就是猶太人。在文化科技領域卓有成就的猶太人也不少,如1992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喬治·沙帕克、法國大畫家夏加爾等。
在歐洲各國,從中世紀到近代,猶太人多次受到驅逐、迫害,他們的財產也一再被沒收。但隻要局勢一穩定,他們定居下來,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便又能集聚起大量的財富,成為所在國家不可或缺的財政來源。近代歐洲的不少大銀行、大企業、大公司都是猶太人創辦的,有名的猶太大亨也比比皆是。因而有著世界商人之稱的猶太人也在歐洲的商業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在18世紀,波蘭工業的起源主要歸功於猶太人的工作,他們租賃著貴族最大的莊園,開采礦藏,修建道路,創辦麵粉廠、酒廠和食品加工廠。
說起歐洲的工業家,恐怕沒有一個能夠和古根海姆家族相比。1848年,剛滿20歲的梅厄·古根海姆從瑞士來到了美國。在成功地建起了一個經營擦爐粉和刺繡品的企業以後,他轉而投入了礦藏開采,在科羅拉多獲得了萊德維爾礦區。這個礦區因溢水而幾被廢棄,但是他排幹了水,使之成為他的財源。他有7個兒子,大多從事礦業生產或經營。他還在美國的西南部、墨西哥和南美擁有一些礦區和冶煉廠。1901年,他將他的資產和“美國冶煉公司”的資產合並。是時已成為公司總裁的他的次子丹尼爾在玻利維亞、智利和西非開發了一些新的礦區,並建起了一些新的冶煉廠,而他的長子伊沙克則擔任了在世界各地開發新礦區的“古根海姆勘探公司”的頭領。古根海姆家族從事於黑色及有色金屬、化學品甚至鑽石生產的每個階段的工作。他們的公司在仍然主要是一個家族財產的時候,其資產也已超過5億美元。
1839年出生於卡塞爾的路德維希·蒙德在英國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之一的布隆內爾蒙德公司。他常常督促自己和其他人更加奮力拚搏。正如他的一個同事以後回憶的:他天生就具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從不冥想自己會失敗,並且對那些承認自己會失敗的人幾乎毫不同情。一個朋友曾要求他不必過於苛求一個未能成功地完成他所分配的工作的人,認為那個人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而蒙德則說:“上帝會幫助盡了最大努力而未獲得成功的人;沒有別的指望,我不需要他。”
德國最大的猶太工業家,當然是擁有通用電力公司的埃米爾·拉特瑞了。這家公司為德國人提供了第一個電話傳輸係統,並在1915年拉特璃去世時已經擁有了7萬名員工。拉特瑞的兒子瓦爾瑟在接替他父親擔任公司總裁後,曾試圖增加生產經營品種。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應邀擔任了政府官員並成了德國經濟的實際控製者。戰後,他繼續擔任了魏瑪政府的經濟顧問,並先後擔任了重建部部長和外交部部長。
猶太人在中國
早在唐代就有猶太人從陸路經古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但較多的猶太人是在北宋時期以後從印度轉道進入中國的。
當時,這些猶太入主要的活動是經營商業,尤其是出售布匹。開封當時是北宋的都城,有近百萬人口,經濟非常繁榮,這樣就為這些善於經商的猶太人提供了發揮的廣闊天地。
名揚開封府的石璞就是這些猶太人當中的一個。在清朝康熙年間,石璞來到河南省開封北土街創辦“石子玉汴綢莊”,是一間自產自銷的絲綢手工工場和零整批銷店。石璞是位機敏而勤勞的猶太後代,他通過對市場的考察,發覺絲綢行業有發展前途,從而決心在這方麵開創自己的事業。善於心計和有遠謀的他,在開創絲綢事業中不急於求成,而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打下基礎後,才直接介入。
當他真正獨立經營之時,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炮打響,使自己的經營一往無前,擊敗各方麵的競爭者。石璞的絲綢業務經營是從當絲織廠學徒開始的,當他立誌創辦“石子玉汴綢莊”之後,他不嫌棄當學徒的收入微薄,也不畏懼學徒工作的艱辛,到一間絲織廠去當學徒。在那裏,他埋頭工作,不怕苦和累,樣樣工作都爭著去幹,由於細心觀察和注意學習,他每項工作都很快上手,幹得出色。廠裏有些人笑他是小黃牛,不明白他這麼賣力當學徒所求的是什麼。石璞如此賣力工作,為的是熟悉織造絲綢的各種技術,掌握有關訣竅。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絲綢技藝迅速提高,老板很賞識他,很快把他當做技工使用。經過幾年的學徒生活和幾年技工生涯,石璞成為一位絲織行業的能工巧匠了。此時,時機已成熟,他找了個適當的理由,以自己前段積攢的一點積蓄和學習到的本領,創辦“石子玉汴綢莊”。開始之時,他的綢莊是間狹窄的小工廠,三十幾平方米的房子,後大半截是工廠,其內是機房、剪裁、紡織、繡花、平熨等加工場地;前小半截則是零售、批發展賣店。就是這麼一個前店後廠的小綢莊,石璞自任老板,又是技師,並且是推銷員。
由於石璞織造絲綢的技藝超群,做出的產品倍受顧客歡迎。他織造的各色綾、綢、紗很快馳名各地,遠銷全國及海外。傳說石璞曾經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嘉獎。隨著生意的興旺,石璞的加工廠和綢莊逐步擴大,成為開封乃至中國數一數二的大綢莊。他們生產的黃綾色光絢麗,質地細密,輕柔飄灑,成為馳名中外的名產。當時河南地方乃至全國的大吏和富豪常用這種黃綾上貢皇室,號稱“貢綾”。石璞開創的汴綢莊由於經營得法,在他自己及其後裔的努力下,蓬勃發展,經曆了九代清朝皇帝,直至民國年間,前後達200多年。留下了許多關於石璞和“石子玉汴綢莊”的傳說故事,如《十二個金牛犢兒的故事》、《康熙私訪汴綢莊》和《石子玉汴綢莊的好絲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