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笑是水,猶太人是魚——猶太人的幽默智慧(2 / 3)

於是,拉比的妻子把煙鬥給他,他點燃了它。你能想像發生了什麼嗎?

他剛吸完第一口不久,就仿佛看到了天堂的七重門全為他打開,裏邊有迷人的風景。

學生大喜過望,趕快用激動的雙手數了一百個盧比,然後興衝衝地帶著煙鬥回家了。

到家之後,他再一次點燃煙鬥,並狠狠地吸了一大口。

你能想像發生了什麼嗎?

什麼都沒有!

什麼都沒有?

氣昏了頭的學生趕忙去找新來的拉比,並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他整個故事。

“我的孩子,”新拉比微笑著說,“事情很簡單,當煙鬥仍屬於拉比時,你吸煙時就能看到他所看到的。但它一旦變成你的煙鬥時,就成了一隻普通的煙鬥,那你隻能看到你的平常所見了。”

不借錢的原因

有兩個曾經打過照麵的人遇見了。他們倆都是從波蘭來,在紐約東部的一條大街上相遇了。

“嗨!最近生意如何?”

“還好。”

“那樣的話,借給我5塊錢怎麼樣?”

“為什麼我要借給你5塊錢,我跟你一點兒都不熟!”

“真是可笑!在我們那裏那群老街坊不肯借給我錢是因為他們太熟悉我了,而在這裏你不肯借給我是因為你不熟悉我。”

古老的職業

有三個朋友,一個是建築師,一個是外科醫生,一個是政客。他們一起前往海邊釣魚,等魚上鉤的時候,他們熱烈地爭論著“究竟誰的職業最古老”這一問題。

外科醫生搶先說道:上帝不是從亞當的胸膛裏取出一根肋骨才造出了夏娃嗎?理所當然,外科醫生是最先為上帝服務的。”

建築師當仁不讓,爭辯道:“不對,那之前,天地一片混沌,是建築師讓世界恢複了秩序。”

最後,政客不慌不忙地說:“你倆都晚了。是誰製造出混沌的?那不就是我們政客嘛!”

謊言的力量

在塔諾普爾城住著一個叫費威爾的人。有一天,他正坐在屋子裏認真地閱讀《塔木德》,忽然聽到外邊一陣嘈雜聲。他走到窗前,看到一大群孩子在玩,他想把他們趕走,於是他打開窗子對孩子們說:

“孩子們,快到教堂那裏去吧。你們在那兒會看見一隻海怪。它有5隻腳,3隻眼睛,還有像山羊一般的胡子,不過是綠色的!”

孩子們一聽這話就都跑了,費威爾先生回到書房,一想到剛才對那些孩子編的瞎話,就不禁偷偷地發笑。

可是不久他書房的寧靜又被打破了,這回是一陣奔跑的腳步聲。他走到窗前;看見許多猶太人在跑。

“你們往哪裏跑?”他大聲地問。

“去教堂!”猶太人回答說,“你沒聽說嗎?那兒有隻海怪,有5隻腳,3隻眼睛,還有像山羊一般的胡子,不過是綠色的!”

費威爾先生得意地笑了笑,又回去讀自己的經書了。

他才剛剛坐穩,又聽到外麵一陣喧鬧聲。他往窗外一望,不得了啦,一大群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往教堂的方向跑。“出什麼事了?”他大聲問道。

“天哪!怎麼,你還不知道嗎?”他們回答說,“就在教堂前麵有一隻海怪。它有5隻腳,3隻眼睛,還有像山羊一般的胡子,不過是綠色的!”

人們匆匆跑過。費威爾先生忽然注意到拉比本人也在人群當中。

“天哪!”他喊道,“要是拉比本人也和他們一塊兒跑的話,一定是出什麼事了,無風不起浪。”

費威爾先生不假思索地抓起帽子戴上離開了家門,也跟著跑了起來。

“出了什麼事呢?”他一邊自言自語地問,一邊氣喘籲籲地朝教堂跑去。

守規矩的姑娘

有一個猶太母親,她的兒子娶了一個異教姑娘。這個姑娘後來皈依了猶太教。一天,猶太母親來看望兒子和兒媳婦。她對兒媳婦非常滿意和喜歡,同時對兒媳婦如此適應猶太教的禮儀和教規不勝驚歎。

這天中午,年輕的夫婦和老婦人都在吃雞肉色拉三明治。老婦人向兒媳婦要一杯牛奶,兒媳婦對婆婆的要求大吃一驚。“嗨,不可以,”她回答說,“你知道,我們不能把肉類和牛奶食品混在一起吃。”這位做婆婆的十分不好意思,無言以對。但是,當兒媳婦離開飯廳一會兒時,老婦人轉身對兒子說道:“你這個傻瓜!你不應該娶一個守規矩的猶太教姑娘!”

基辛格的衣服

基辛格當美國國務卿期間,一天他收到了一位崇拜者寄來的一件禮物。這是一匹質量很好的布料,很適合做一套男士服裝。這個禮物的贈送者向基辛格提議,不論基辛格先生何時到倫敦,都可以把布料帶到倫敦的一家裁縫店去,為自己定做一套衣服。

幾個星期後,基辛格到達了倫敦。他把布料拿到牛津大街一家久負盛名的裁縫店。然而,打開布料後,這家店的裁縫告訴基辛格,他很抱歉,因為這匹布料不夠給他裁一套衣服。基辛格很失望地拿著布走了。接下來他又訪問了巴黎和羅馬。這兩個地方的裁縫同樣這麼告訴他。

幾個月之後,基辛格訪問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市。他決定在那兒試試運氣。他找的裁縫先生仔細量了量布,然後又仔細地量了量基辛格的尺寸,最後說:“沒問題,我們可以給您做出一套漂亮的衣服,一件夾克衫,一條褲子,一件馬夾,而且還可能用剩下的布料再給您做條褲子。”

基辛格十分震驚。他告訴這位以色列裁縫他在倫敦、巴黎和羅馬的遭遇。這位老裁縫點了點頭,隨後溫和地說:“哦,我明白了,先生。不過,對我們以色列人來說,您並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物,但對其他地方的人來說可能是。”

謹慎的男孩

安全總是以色列人想到的最重要的事情。約瑟夫是一個11歲的少年,他的父母叮囑他和陌生人講話時要小心謹慎。

一天下午,約瑟夫帶著他的狗在離公路不遠的地方散步。一輛小車開了過來,坐在司機身邊的乘客對他喊道:

“請告訴我,小孩,這兒離耶路撒冷還有多遠?”

“這要看你行路的速度。”小男孩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你叫什麼名字,小孩?”

“我的名字和我爺爺的名字一樣。”

“那麼你爺爺的名字叫什麼?”

“和他爺爺的名字一樣———我們家給孩子取名時都用爺爺的名字。”

“你家還有幾個像你這樣的孩子?”

“我媽媽給多少個孩子開飯就有多少個孩子。”

“那麼需要多少個座位呢?”

“在我們家,每個人都有個座位。”

界定“會議”

一個以色列小男孩問他的父親———一位以色列外交使團的成員:“爸爸,一個會議是什麼意思?”

“一個會議是指人們聚在一起討論重要的事情,然後決定———再舉行一個會議。”

免費理發

鎮上有一家新開張的理發店。有一天,一個天主教神父走進這家理發店。理完神父的頭發以後,理發師不肯收他的錢,說:“不收教士的錢。”第二天,神父給理發師送來了一瓶叫約翰尼·沃克的酒。

過了幾天,當地的一個新教牧師也走進這家理發店來理發。這次,理發師又沒有收費,並且作了和上次同樣的解釋。第二天,這位牧師給理發店送來了一棵十分可愛的植物。

又過了一周,一個拉比走進來理發。理發師又不收他的錢。過了一周,這個拉比給理發師帶來了另一個拉比———來免費理發。

違背自然

有一個虛偽的學者,他總是抓住任何時機來吹噓自己的學問。

一天,他寫完了一篇評論文章,就去找教士給他作序。偉大的艾裏亞教士看了文章以後,堅決拒絕說:‘很抱歉,我不能給你作序。”

“為什麼?”

“它顛倒了事物的自然順序。”

“怎麼會呢?”虛偽的學者問道,認為他自己的觀點是最有創意的。

“自然的順序是從廢墟中建起一座樓,”教士回答道,“而你,我的朋友,把順序顛倒過來了———你把一座樓變成了廢墟。”

診斷

一個陌生人到鎮上來拜訪一個富人。

“我是一名教士,又是學者,我生病了,請給我一點資助吧。”他要求道。

這個富人也有點學問,他絲毫不為陌生人的外表打動,開始來考察他的學識了。

“告訴我,親愛的教士,你對郎巴門的《解惑之道》熟悉嗎?”

“豈止是熟悉!我很小的時候便研究它了。”拜訪者回答道。

“你研究過托爾斯泰的法典評論《複活》嗎?”

“瞧你說的!”陌生人輕鬆地回答說,“我都能倒背如流。也在很小時候就看過了。”

“我的朋友,”富人笑著說道,“在我看來,與其說你是個有病的學者,倒不如說你是個健康的傻瓜。”

優雅的方式

富有的列宛先生自己沒有受過教育,但他把自己的獨生女送到巴黎的一所學校。女兒回家後結了婚,到了該生小孩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婦產醫院。她的父親過來看她怎麼樣,她就溫柔地呻吟道:“我有點痛!”———她說的是法語。

“醫生,醫生———快點,她要生了。”她的父親驚慌地叫道。

醫生冷靜地搖搖頭回答道:“還沒有,還沒有呢。”

一小時後,當女兒聽到醫生來時,就優雅地叫道:“醫生,來救我呀。”

“醫生,醫生———快,她要生了!”列宛先生發瘋似的扭起雙手,一邊叫道。

“還沒呢。”醫生回答道,一臉厭煩的樣子。

過了幾分鍾,醫院的走廊上回蕩著尖利的叫聲。

“哦,哎呀,我的媽呀!”

“她現在要生了!”醫生對列宛先生說,一邊匆匆走進他女兒的房間。

用餐禮儀

一個富翁有一次請兩個饑腸轆轆的學者喝茶。他們來了,在桌前坐下,開始討論起經文來。除此之外,猶太人還有什麼其他的消遣嗎?

正當他們爭論不休的時候,女主人進來在他們的茶杯前放上檸檬,接著她又拿來一個盤子,上麵放有兩塊餅幹,其中一塊比另一塊大一些。

學者們都知道禮儀很重要,於是都不願意第一個去拿。

其中一個大度地說:“揚克爾先生,您先請。”

“不不!依薩克先生,您先來!”揚克爾也彬彬有禮地說。

最後,推脫了好久,揚克爾突然伸手拿了一塊餅幹———可他挑的是大的那塊。依薩克驚呆了。

“這是怎麼回事,揚克爾先生,”他委屈地責備說,“像你這樣的學者竟然完全沒有用餐禮儀。怎麼能如此粗魯地先拿了大塊餅幹,而把小塊的留給別人呢?

“那,要是換了你,你會怎麼做呢?”揚克爾問道。

“你這話什麼意思?作為一個懂規矩的人,我當然會挑小的那塊。”

“哦,你正是得到了小的那塊呀,”揚克爾高興地說,“那你還這麼生氣幹什麼?”

經文教師行盜

在波蘭一個小鎮上,有一個教經文的老師再也受不了自己的窘迫和窮苦了,他決定當一名強盜。

一天,他從廚房裏拿了一把刀,走進了樹林。他埋伏在一棵樹後,等待過路的行人。最後他看見了鎮上一個富有的木材商正毫無防備地走來。他一言不發,走到他跟前,用刀比劃著。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麼,手一鬆,刀落在了地上。

“算你走運,”他嘀咕道,“我剛記起來,這是一把加工牛奶的刀。”

赫爾姆的公正

一場大災難降臨到赫爾姆。鎮上的補鞋匠謀殺了他的一個顧客。

於是他被帶到法官麵前,最後他被判決絞刑。

當正在宣讀判決書的時候,鎮上的一個人站起來叫道,“請你等一等———如果你判決補鞋匠死刑,他是我們鎮上惟一的補鞋匠。你絞死他,誰給我們補鞋?”

“誰?誰?”赫爾姆的人異口同聲地喊。

法官同意地點點頭,重新考慮判決。

“赫爾姆的好人民,”他說,“你們說得對。既然我們隻有一個補鞋匠,那如果讓他死了,對我們很不方便。所以就把我們鎮上修屋頂的兩個人絞死一個吧!”

真正的科學

赫爾姆的兩個聖人陷入複雜的哲學爭論。

“既然你那麼聰明,”一個麵帶譏諷地說,“請回答下麵的問題:為什麼當一片塗著黃油的麵包落地時,總是帶黃油的那麵朝下?”但另一位聖人是一位所謂的科學家,他決定做一個實驗來推翻這個理論。於是他給一片麵包塗上黃油,然後往下扔。

“你看!”他叫起來,“正如你看到的,根本不是帶黃油的那麵著地。所以你的理論怎麼解釋?”

“噓!噓!”那個人不屑地笑起來,“你還認為自己挺聰明,你把黃油都塗錯了!”

赫爾姆的掘土人

赫爾姆的居民在為新教堂掘一口井,忽然其中的一個停了下來,靠在他的鐵鍬上,摸著他的胡子。“我們該怎麼處理,”他像是自言自語地問,“這些掘出來的土呢?”

“我還真沒想過,”另一個說,“真的,我們該怎麼處理呢?”

“啊,我知道了,”第一個人接著說,“我們挖一個坑,把我們掘井挖出來的土填進去。”

“但是等等,”第二個說,“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挖坑挖出來的土怎麼辦?

“我來告訴你,”第一個說道,“我們再挖一個坑,是第一個的兩倍大,這樣就可以填下我們掘井和挖第一個坑所有的土了!”

於是,他們接著掘井。

錯誤

赫爾姆的拉比和他的一個學生在旅館裏過夜。學生想讓仆人一早就叫醒他,因為他要趕早班車。仆人答應了。因為不想驚醒拉比,學生就摸黑穿起了衣服,但過於匆忙,他穿上了拉比的長袍。他急匆匆地到了車站,進了列車,這時他看到車廂鏡子裏的自己,呆住了。

“那個仆人真笨!”他生氣地叫道,“我讓他叫醒我,他卻跑去叫醒了拉比!”

金鞋子

赫爾姆的委員在開會,他們決定要有一個和別人一樣的團體傳達他們的智慧,而最應該做的事就是要有一個首席聖人。於是他們就選了一個首席聖人。但讓他們吃驚的是,當他走到街上時,沒有一個人注意到他,因為他和赫爾姆的居民沒什麼兩樣。

於是他們給他買了一雙金鞋子。

“現在每個人都會知道他就是首席聖人了!”他們說。

當首席聖人穿上金鞋子第一天,街上有很大的塵土,不一會兒,塵土都跑到他的鞋麵上,再也看不出是金的了。因此沒有人認出這就是首席聖人。所以也就沒人注意。

首席聖人不喜歡被忽視,就到委員會上去抱怨。

“如果我不能很快得到尊重,我就辭職!”他威脅說。

“你說得太對了!”委員會同意說,“我們馬上就加強我們首席聖人的尊嚴保護!”

於是他們給他做了一雙上等的皮鞋穿在金鞋子的外麵。這樣當首席聖人上街的時候,就不會再沾上塵土了,但是也由此沒人看到裏麵的金鞋子了,那他們還怎麼能區分出這是首席聖人呢?因此還是沒有人注意到他。

“這太過分了!”首席聖人發怒了,“如果每個人都忽視我,那麼做首席聖人什麼用呢?”

“你說得對———絕對正確!”委員會又同意地說,“相信我們———我們會為了保護你的尊嚴不惜一切代價。”

於是他們又從鞋匠那裏為首席聖人做了一雙皮鞋。在鞋上有很多小洞。這樣既可以保護金鞋子不沾塵土,同時也可以讓人們看到裏麵的金鞋子。每個人就可以認出首席聖人了。

不幸的是,這個計劃又失敗了。灰塵穿過小洞又弄髒了金鞋子和皮鞋。因此既沒有人認出這是首席聖人,也沒人注意他。

“這太過分!”首席聖人大怒,“我覺得很丟人,以後我再也不能在街上露麵了!”

“當你苦惱的時候,我們也很苦惱。”委員會安慰他,“不要後退,我們會接著想辦法。”於是他們用稻草填住了小洞。確實,稻草阻止灰塵再進到裏麵,但老問題又來了———沒人能看到裏麵的金鞋子。於是首席聖人被再一次忽視了。這是他最後的限度。

於是赫爾姆的聖人們又召開莊重的大會,討論解決問題,而且經過長時間的熱烈討論後,他們終於勝利地拿出了解決方案。

“從此以後,”他們告訴首席聖人,“你就穿著平常的皮鞋上街,但是為了讓每個人都知道你是首席聖人,你的每隻手上都要穿一隻金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