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活著就是為了享受——猶太人的消費智慧(2 / 3)

在猶太人看來,沒有空閑,不會合理安排時間的人,是不會賺錢的人。猶太人認為,要賺錢,首先得有賺錢的時間,而且在賺錢中要合理使用時間,否則就等於白白浪費時間。人的一生是短暫而又漫長的,許多人成天忙忙碌碌卻無所作為;許多人整日沉湎於酒桌牌桌之間,日子被無端地浪費,這些人都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注定成不了大器。

有的人之所以是“大忙人”,是因為他一直在辛苦地工作,為賺錢而忙碌。按照猶太生意經,該忙的時候就要忙,否則沒有效率。但是,“忙”與“閑”是相對的,學會“忙裏偷閑”,生活才是豐富多彩的,會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因此,猶太裔人又常常是“大閑人”。

猶太人視時間如金錢,他們在做生意時會客觀而若無其事地談論自己和別人的壽命:“先生,今年70歲了吧,大概還可能再活5到10年左右!”

對於其他任何民族來說,若初次見麵就談這種“不吉利”的話,一定會遭到對方的白眼。而猶太人卻很坦然,他們認為人生下來以後就注定要死,不必對死畏之如虎。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就意味著知道自己還能賺多少錢。猶太人活到老賺到老,他們對死的態度是客觀和冷靜的,一旦知道還能活幾年,就會抓緊這幾年享受和賺錢。

由於猶太小孩子從小就接受“自主”教育,所以猶太老人也不可能依靠子女贍養,隻有自己賺到了錢,安逸的生活才會有保障。正是因為猶太人自知天命,他們便拚命抓緊時間賺錢。同時,他們又是世界上最懂得享受的人。

猶太人認為,一個人不思考事物本質時,絕對摸不清人生的方向;而一個人如果老是走捷徑的話,他就不會得到真才實學,更不會贏得別人的尊敬。所以,為了解什麼而思維的人,才是有人情味的人。

因此,猶太人認為,應該鬆弛一下自己緊張的心情———放下一切工作,去思索一些問題,譬如:自己為什麼會誕生到這個世界上?負有什麼使命?

何謂人生的目標?……這是人們最基本的思索,即使永遠無法求得答案,也會加強一個人的深度。

同時,人還應該學會放鬆自己,學會去休息。生活很緊張,有很多人常常為了努力工作,而逐漸遠離自己本來所應擁有的生活。猶太人認為,乍見之下,“忙碌”似乎是一種勤勉,其實不然,忙碌並不是一味地值得稱讚。

為此,猶太人最大的生活特色之一,就是他們十分重視假日。在以色列,猶太人有許多假日,遍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也常常把度假作為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假日裏,猶太人不談論有關工作的事,不思考有關工作的問題,不閱讀有關工作的書,也不從事有關工作的計算,全身心地娛樂、放鬆。

在假日人們可以訪問朋友,把工作拋諸腦後,可以彼此交談,談人生觀、人生以及藝術……父母與孩子相處,查看孩子們的作業,詢問他們在學校中學到些什麼,或者約好友或者帶全家周遊各地,既飽眼福又飽口福。

在猶太人心中,工作對人生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一個人隻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話,他們會失去了人性。因此在假日裏,他們能真正脫離所有工作的羈絆,全身心地休息。

猶太人知道“如何休息”,所以他們擁有一個豐碩的人生。

頂級富豪們的消費智慧

有錢先盡孝,被稱為乞丐股票超人的約瑟夫·賀希哈是紐約成功猶太商人的代表,經曆了從地獄到天堂的滄桑人生,留下了一串從街頭乞丐到股票超人的奮鬥足跡。

在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中,寡廉鮮恥、爾虞我詐者有之,為富不仁恃強淩弱者有之,但是從乞丐變成億萬富翁的約瑟夫·賀希哈卻保留了幼年時養成的善良天性。這種天性不僅表現在他對母親的拳拳赤子之心,體現在他與合作夥伴的深情厚意,更表現在他對整個人類命運的關注。

在約瑟夫·賀希哈早年一次賺到16.8萬美元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急於把這筆對於他來說來之不易的金錢全部投資於他迷戀的股市交易,而是拿出了絕大部分為相依為命的母親購置了一幢房子,讓母親早日走出了低矮潮濕的貧民窟。約瑟夫也從不忘記與自己長期合作、患難與共的夥伴。他讓合作夥伴朱賓全盤負責開掘鈾礦,事先就給予了朱賓1/10的股票優先權,使朱賓在用自己的智慧掘出鈾礦的一刹那便成為百萬富翁。而且約瑟夫延用1/10股票的優先權法,給以後同他合作的重要夥伴都提供這個優厚的條件。約瑟夫不僅對與他有重要經濟合作的夥伴是這樣,對他公司的下屬職員也十分關心,甚至對一個開電梯的孩子也是如此。這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個多病的母親,微薄的薪水難以支撐母親的醫藥費,約瑟夫便長期地承擔起對這個家庭進行接濟的責任。

在約瑟夫從乞丐到億萬富翁的一生中,他永遠對被別人罵作“窮鬼”的乞丐生活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成為富翁以後,他並不認為已經斬斷了與貧窮的聯係。他一直把捐助像他童年時一樣貧窮的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向學校捐款,為的是使貧窮人家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教育以開掘他們的天賦;他向盲人醫院、孤兒院捐款,為的是使殘疾人和無依無靠的孤兒得到救助。由於自己對藝術的濃厚興趣,他特別喜歡資助貧窮而又富有藝術才華的學生們,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的王國之中,並通過他們去完成自己少年時沒有完成的大學之夢。他經常駕駛一輛黑色的超豪華林肯牌轎車,不斷地駛入哥倫比亞大學、曼哈頓大學、加州圖書館、孤兒院、盲人醫院、教會等處,不辭辛勞地把一筆筆捐款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和組織。這就是充滿傳奇色彩的約瑟夫·賀希哈,他通過在充滿風險的股市不斷搏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通過普渡眾生的慈善事業,彰顯著人生的價值。

約瑟夫並不是一個隻知道賺錢的機器,而是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和藹老人。他70歲的時候忽然迷上了搜集藝術品。他又拿出當年執著於股票的勁頭,到圖書館收集資料,派出幾路人馬千方百計獲取更多方麵的信息。不久以後,他就成為一個鑒賞藝術的行家能手。他認為全人類都有責任更好地保護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為此,他收藏了3000座雕塑、6000幅名畫,還專門設立了一個藝術基金會,用於人類文化藝術遺產的保護。他為藝術事業做出了他應有的貢獻。他說隻要他的心髒還在跳動,他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就不會停止。

把讀書當成享受的普利策

猶太人約瑟夫·普利策是美國著名的報業家和新聞學者。早年他靠白手起家,先後購買了《西方郵報》《聖路易斯快郵報》和《紐約世界報》,並對他們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使他們成為當時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報。他還捐資興辦了美國第一所新聞學院———舉世聞名的哥倫比亞新聞學院,以他的基金並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最高新聞獎,馳名世界。

作為媒體大亨,約瑟夫·普利策的消費方式有著猶太人的特點,講究經商享受兩不誤,他的後半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中度過的。他的晚年雖然雙目失明,但仍然勤奮好學。

在普利策後半生的旅行中,他總是乘坐豪華、舒適的船隻和遊艇,帶著秘書和隨行人員,穿越世界各大洋,到世界各地去漫遊。他喜歡清新的空氣和浩瀚無垠的海洋,他已習慣了在狂風巨浪中接受顛簸,習慣了在水天相搏中體味人生……他已經對大海產生了濃厚的感情,為了能夠長期與大海結伴,普利策專門為自己建造了一艘豪華的大遊艇。這艘大遊艇成了他後半生的一個重要居所。

普利策擁有大量的財富,因此,他能過得比一般人更舒適些。從清早到深夜,從起居飲食到其他事物,都有眾多仆人和六七個秘書輪流為他服務。秘書們陪他散步、兜風、聽音樂會,為他口述、記錄、傳達命令,而且隻要一有空閑,他就讓秘書們輪流給他用英語、法語、德語讀小說,讀報紙,讀劇本。這樣的日子年複一年,這位雙目失明的老人逐漸成為“讀書”冠軍。據普利策自己的不完全統計,21年中,他的秘書每年平均要給他讀100本左右的書。因此,他對秘書的需求也是驚人的。他不斷更換秘書,不斷尋找新人和朋友以驅散黑暗中的孤寂。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的消費

猶太人洛克菲勒家族的創業者老洛克菲勒於19世紀70年代成為石油大王。他對美國石油工業的壟斷達85年之久。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在美國保持自己家族的地位近一個世紀之久,正在於老洛克菲勒有一群成功延續和擴展家族事業的子孫。老洛克菲勒的孫子約翰·戴維·洛克菲勒是一位銀行家,他的消費方式是從小培養成的。

1915年,戴維·洛克菲勒出生在聲名顯赫的洛克菲勒家族,他的父親是小約翰·戴·洛克菲勒。在他出生以前,他們家已經有一個大姐姐和四個哥哥降臨到這個富有的家庭,戴維·洛克菲勒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小的。當戴維還是三四歲的幼童時,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參戰後,國內物資供應異常緊張。母親參加了紅十字會組織的支前活動,為前方做繃帶。戴維和他的幾個哥哥在母親的影響下也參加到這一活動中來。

盡管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但是戰爭也使戴維·洛克菲勒體驗到了當時生活的艱辛。他清楚地記得當年在廚房裏並排放著6隻玻璃杯子,在最邊上的那個杯子上貼著一張字條,上麵寫著“戴維·洛克菲勒”。這個杯子裏裝的便是他一周的定量配給糖。當時處於戰時經濟時期,食糖供應采用配給製。有一次,戴維的杯子在星期五的時候就空空如也了。他找到母親,撒嬌地說:“媽媽,我杯子裏的糖沒有了,我還能再要一點嗎?”

戴維的母親慈祥而又嚴肅地說:“對不起,孩子,現在每個人每周用的糖都是受到限製的。你既然用完了本周的糖,那隻好等到下星期再給你發了。記住了,那杯子裏麵的糖是你一周的食用量,以後可別再提前用完這個限量。不過,你喝茶和咖啡的時候,可以從你的哥哥姐姐們那兒借一點。”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戴維·洛克菲勒獲得了和哥哥姐姐們一起參加各種活動的權利。父親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經常安排特定的活動對孩子們進行訓練。孩子們在每周有一個固定的任務,那就是每周三為父親準備一頓晚餐。往往他們在星期一的時候就開始籌備策劃。他們要親自去市場買菜,到超級市場或百貨店裏買調味品和佐料,然後自己決定主食和副食。一切準備停當之後,再按部就班地燒烤烹炸。父母在開飯的時候準點驅車趕來,他們一進門便會看見6個子女站在餐桌邊等候他們的大駕光臨。用餐完畢,父母便驅車離開,剩下的收拾殘局的任務也同樣屬於這6個孩子。戴維因為年齡小,所以他的任務也就局限於輔助性和準備性的事務。他常常被分派去幹打雜、遞遞盤子、倒倒垃圾之類的事,偶爾被分派去幹削土豆皮、切菜之類的事情,但是戴維卻總是細心觀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