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卡內基向鋼鐵發起進攻。
在聯合製鐵廠裏,矗立起一座22.5米高的熔礦爐,這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熔礦爐,對它的建造,投資者都感到提心吊膽,生怕將本賠進去一無所獲。
但卡內基的努力讓這些擔心成為杞人憂天。他聘請化學專家駐廠,檢驗買進的礦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質,使產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檢測係統化。
在當時,從原料的購入到產品的賣出,往往顯得很混亂,直到結賬時才知道盈虧狀況,完全不存在什麼科學的經營方式,卡內基大力整頓,實施了層次職責分明的高效率的管理,使生產水平大為提高了。
同時,卡內基買下了英國道茲工程師“兄弟鋼鐵製造”專利,又買下了“焦炭洗滌還原法”的專利。
他這一做法不乏先見之明,否則,卡內基的鋼鐵事業就會在不久的大蕭條中成為犧牲品。
漢武帝在晚年的時候,曾派人四處尋找長生不死的秘訣,並大興土木,祭祀神仙。他的內宮官員東方朔總想進諫,但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一天,有人獻給漢武帝一壇長生不死酒。武帝十分高興,收下備用,並重賞了獻酒之人。東方朔獲悉這一消息後,認為進諫的好機會來了。於是,他將長生不死酒喝了個精光,並故意被太監發現,押去見武帝。武帝十分惱火,喝令將其斬首。東方朔大笑不已,武帝問其為何發笑。他說:“如果長生不死酒為真,我就不會被殺死。如果我被殺死了,說明酒是假的。陛下為一壇假酒而殺人,值得嗎?”武帝聽罷,知道了東方朔真正的用心,終於從迷幻中醒悟過來。像東方朔這樣,及時、堅定地采取有根據的決定,並毫不遲疑地加以執行的性格意誌特征,就是性格的果斷性意誌特征。
與果斷性相反的性格意誌特征就是優柔寡斷性。這種人在采取和執行決定時,總是猶豫不定,踟躇不前,陷於無休止的動機衝突之中。
猶豫者的性格突出表現為遇事優柔寡斷。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乏一些優柔寡斷的人,他們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都難以做出決定。究其原因,人們之所以優柔寡斷,因為他們總希望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們以為通過推遲選擇便可以避免犯錯誤,從而避免憂慮。
一個人要嶄露頭角,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就必須拋棄猶豫與徘徊,當機立斷,果斷決策,及時地把握人生的契機。
五、改變優柔寡斷的方法
——變被動為主動
人們之所以優柔寡斷,因為他們總希望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們以為通過推遲選擇便可以避免犯錯誤,從而避免憂慮。要消除優柔寡斷,你不要將各種可能的結果都用對與錯、好與壞,甚至最好與最壞來衡量。
其實所謂的優柔寡斷,也就是消極被動。一個人如果沾染上被動的性格會怎樣呢?當然肯定無疑,他會繼續錯誤和繼續失敗。其實,任何人的被動局麵都是由自己造成的。下麵,不妨我們一起來探討正確與錯誤、成功與失敗的觀念對於一個人性格的影響。
人的一生是正確與錯誤、成功與失敗交織的一生,每個人都在嚴酷的生存競爭中苦苦掙紮,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成功與失敗是人生的兩個極端,又近在咫尺之間。有人把它們稱之比鄰而居的門戶,也有人說它們不過是前後步伐,其結果相距那麼遙遠,又如此緊密相連,成敗的轉換隻是瞬息之間,沒有永遠的失敗者,也沒有永恒的成功者。
隻有經得起成功,更經得起失敗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在遭遇失敗時,我們不妨自己說:“失敗隻是暫時停止的成功而已。從另一方麵看,有創造力的思考者會了解錯誤的潛在價值,而說“看這個,它能使人們想到什麼?”的話,然後他會利用這錯誤當做墊腳石,來產生新創意。事實上,整個發明史充滿了利用錯誤假設和失敗觀念來產生新創意的人。哥倫布以為他發現了一條到印度的捷徑。開普勒偶然間得到行星間引力的概念,他是由錯誤的理由得到正確假設。再說愛迪生還知道上萬種不能製造電燈泡的材料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乏一些優柔寡斷的人,他們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都難以做出決定。
那麼,怎樣才能克服和阻止優柔寡斷的性格呢?
(1)你或許覺得自己在很多事情上也難以做出決定,甚至在小事上也是如此。這是性格對於是非標準衡量事物的直接後果。如果當你要做出某些決定時,你能拋開一些僵化的非觀念,而不顧忌什麼是是非非,你將輕而易舉地做出自己的決定。如果你在報考大學時竭力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則很可能不知所措,即使做出決定後,也還會擔心自己的選擇可能是錯誤的。因此,你可以這樣改變自己的思維方法:“所謂最好、最合適的大學是不存在的。每一所大學都可能有其利與弊。”這種選擇談不上對與錯,僅僅是各有不同而已。
(2)要消除優柔寡斷,你不要將各種可能的結果都用對與錯、好與壞,甚至最好與最壞來衡量。所有選擇的結果隻是他們各自不同而已。例如,你到商店購買了一件衣服,當你穿給父母、朋友或孩子們看看之後,他們會表露出不同的觀點,而你無法判斷他們哪一個人的觀點是對的,哪一個是錯的。關鍵一點,你自己喜歡最為重要。
(3)如果采用自我挫敗性的是非標準,你就會認識到,每當你做出一項決定時,你隻要權衡選擇其中的一種結果。倘若你事後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並且認識不到後悔是浪費時間,下一次你就會做出不同的決定,以達到你的期望。但是無論如何,你絕不會以“正確”或“錯誤”來自己做出決定。
(4)你可能會認為,錯誤的思想是不好的,甚至根本不應提出來,應當鼓勵正確的思想。你或許會對孩子、朋友或妻子說:“不對的話就不要說,不對的事就不要做。”問題恰恰出在這裏。因為這種對與錯、是非曲直的標準應該由誰來確定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肯定回答的問題。法律隻能決定一件事,是否合法,卻不能決定它的對錯。一個多世紀以前,穆勒在《論自由》一書中指出:“我們永遠無法確定我們所壓製的是不是錯誤的意見。使我們壓製的是錯誤的意見,壓製意見的做法比錯誤意見本身更為邪惡。”
(5)衡量真正生活與否的標準並不在於能否做出正確的選擇。你在做出選擇之後,控製情感的能力則更為明確地反映出自我抑製能力,因為一種所謂正確的標準包含著我們前麵談到的條條框框,而你應當努力打破這些條條框框。這裏提出的新的思維方法將在兩個方麵對你有所幫助:一方麵,你將完全擺脫那些毫無意義的“應該”標準;另一方麵,在消除了是非觀念誤區之後,你便能夠更加果斷地做出各種決定。
對於一個具有成功性格的人來說,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隻有敢於麵對現實,不怕失敗的滅頂之災,人們才可以達到成功的彼岸。這樣才能把被動變為主動!
要想變被動為主動就必須學會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著名的美籍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初到美國留學時,決心主攻實驗物理學。後來,在導師的啟發下和自己的研究過程中,他逐漸領悟到美國同行在實驗能力上遠遠優於自己,而在抽象思維能力方麵則明顯遜於自己。於是,他便積極主動地調整原定的主攻方向,由主攻實驗物理學轉到主攻理論物理學,結果取得了顯著的學術成就。數年之後,他同李政道博士一起提出了宇稱不守恒定律,並榮獲學術上至高無上的榮譽——諾貝爾獎。像楊振寧博士這樣,善於發現自身的優勢,及時改變所確立的奮鬥目標,並積極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趨向於改變的奮鬥目標,這就是主動性性格意誌特征的體現。主動性強的人,往往會主動地想辦法解決事業、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即使失敗也不灰心喪氣,容易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與主動性相反的性格意誌特征是被動性。這類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不是依據變化了的情況,積極主動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而是固守己見,表現得任性。他們放任自己的性子,不自覺約束行為,不能控製自己的欲望,因而在變化的情境中顯得十分被動。
可以這麼說:幾乎每個人都擁有相等的機會。沒有一個人命中注定要過一種失敗的生活,也沒有一個人命中注定要過一帆風順的生活。
機遇要靠自己去探索,去把握,去牢牢地抓住;要想成功,就要敢於冒險,敢於失敗。
性格小測試:
你最不希望錯過誰的電話?
你正坐在馬桶上冥想時,突然有人打電話來。響了一會兒你才站起來衝出去接,還差一步時電話就掛斷了。這時,你覺得會是誰打來的呢?
測 試:
A. 朋友找你講他自己的事
B. 以前的戀人打來報告他的近況
C. 電視台打來的猜謎遊戲
D. 打錯電話
結 果:
A.你想要友情。你覺得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B.你渴望愛情。你想和從前的戀人再見一次麵,現在的你想要一種精神上的戀愛!
C.你想要刺激。你希望在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中來點剌激。最近你是否對什麼事感到厭倦了呢?
D.你對現狀感到十分滿足。你不受外界的影響,日子過得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