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拿破侖·希爾和辦公室大樓的管理員發生了一場誤會。這場誤會導致了他們兩人之間彼此憎恨,甚至演變成激烈的敵對狀態。這位管理員為了顯示他對拿破侖·希爾一個人在辦公室中工作的不滿,就把大樓的電燈全部關掉。這種情形一連發生了幾次,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到書房裏準備一篇預備在第二天晚上發表的演講稿,當他剛剛在書桌前坐好時,電燈熄滅了。
拿破侖·希爾立刻跳起來,奔向大樓地下室,他知道可以在那兒找到這位管理員。當拿破侖·希爾到那兒時,發現管理員正在忙著把煤炭一鏟一鏟地送進鍋爐內,同時吹著口哨,仿佛什麼事情都未發生似的。
拿破侖·希爾立刻對他破口大罵。長達5分鍾之久,他都以比管理員正在照顧的那個鍋爐內的火更熱辣辣的詞句對他痛罵。
最後,拿破侖·希爾實在想不出什麼罵人的詞句了,隻好放慢了速度。這時候,管理員直起身體,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並以一種充滿鎮靜與自製的柔和聲調說道: “呀,你今天早上有點兒激動吧,不是嗎?”
他的話就像一把銳利的短劍,一下子刺進拿破侖·希爾的身體。
想想看,拿破侖·希爾那時候會是什麼感覺。站在拿破侖·希爾麵前的是一位文盲,他既不會寫也不會讀,但他卻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了自己,更何況這場戰鬥的場地,以及武器,都是自己所挑選的。
拿破侖·希爾的良心受到了譴責。他知道,他不僅被打敗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動的,又是錯誤的一方,這一切隻會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侖·希爾知道,自己必須向那個人道歉,內心才能平靜。最後,他費了很久的時間才下定決心,決定再次回到地下室,去忍受必須忍受的這個羞辱。
拿破侖·希爾來到地下室後,把那位管理員叫到門邊。管理員以平靜、溫和的聲調問道:“你這一次想要幹什麼?”
拿破侖·希爾告訴他:“我是回來為我的行為道歉的——如果你願意接受的話。”管理員臉上又露出那種微笑,他說:“憑著上帝的愛心,你用不著向我道歉。除了這四堵牆壁,以及你和我之外,並沒有人聽見你剛才所說的話。我不會把它說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會說出去的,因此,我們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這段話對拿破侖·希爾所造成的傷害更甚於他第一次所說的話,因為他不僅表示願意原諒拿破侖·希爾,實際上更表示願意協助拿破侖·希爾隱瞞此事,不使它宣揚出去,對拿破侖·希爾造成傷害。
拿破侖·希爾向他走過去,抓住他的手,使勁地握著。拿破侖·希爾不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辦公室的途中,拿破侖·希爾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為他終於鼓起勇氣,化解了自己做錯的事。
此後,拿破侖·希爾下定了決心,以後絕不再失去自製。因為一失去自製之後,另一個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識丁的管理員,還是有教養的紳士——都能輕易地將自己打敗。
在下定這個決心之後,希爾身上立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他的筆開始發揮出更大的力量,他所說的話更具份量。他結交了更多的朋友,敵人也相對減少了很多。這個事件成為拿破侖·希爾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拿破侖·希爾說:“這件事教導我,一個人除非先控製了自己,否則他將無法控製別人。它也使我明白了這兩句話的真正意義:‘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
四、暴怒往往造成傷害和遺憾
暴怒的性格是怎樣產生的?現代生活競爭激烈,瞬息萬變,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不順心的事兒:或事業受阻,或情感失調,或家庭糾紛,或人際矛盾,或親朋永逝……這些都有可能使那些思想狹隘者,生活或工作環境單調者,鬱悶、憂傷、憤懣纏身,從而容易形成暴怒的性格。為暴怒的性格所擾,可致神經和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會發生多種生理和心理疾病。故在情緒不佳時,用積極的方法進行自我調節,很有必要。
現代社會心理學家提出:對暴怒的調治中,不能通過自我排解和他人勸慰而獲效時,可暫時改變其生活環境,外出旅遊,則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事業的發展,旅遊對人們來說已不是很困難的事了。因此,對那些被暴怒的性格所擾者,適時整裝外出旅遊,是大有裨益的。旅遊歸來,定會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去應付那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
“我真的會被他氣死!”“這件事快氣死我了!”相信你對這種情緒絕不陌生。
生氣,生大一點,就成為“憤怒”。暴怒表現出來的狀況有:找對方理論,用電話把對方痛罵一頓,立刻找人申訴,警告脅迫對方,幹脆以拳頭暴力解決。還有人會摔東西、捶牆、踢桌子或踢狗、罵人、大吼大叫、暴跳如雷。
克製暴怒性格的方法,有短暫見效的治標和長期改善的治本。在治標方麵,宜先脫離“生氣源”或“憤怒源”,冷靜下來。閉上雙眼,深呼吸,全身肌肉盡量放鬆,打打哈欠,休息一下,讓恢複情緒平靜的副交感神經係統發揮作用。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看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或電視,也有助於隋緒的緩和。
有些好的自言自語可阻止暴怒性格,建議你牢記這些話:
(1)別緊張。
(2)高興起來。
(3)安靜下來。
(4)做個深呼吸。
(5)放輕鬆。
(6)保持冷靜。
(7)到此為止。
(8)致力雙贏結果。
(9)確實針對問題點。
(10)維護彼此的尊重。
(11)保持語氣平和。
的確,這些話至少可以緩和情緒,使自己平靜些。
在暴怒時,你不妨問自己:“生氣憤怒會改變情況嗎?會改變造成我生氣的狀況嗎?”盡量試著找出建設性的方法替代,多用消除法,忙些有意義的事。調整生活作息也是一個途徑,在可能生氣的低潮期,多從事些有意義又愉快的活動。另外,要避免太累,如果很累就少講話,免得言詞上與他人產生摩擦。要不斷降溫,不斷消除導致暴怒性格產生的因素。
五、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耐性格是一個人成大事的關鍵因素之一。不會忍,就可能采取冒進的方式自毀前程。成大事者的性格之一就是:能忍則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是一種很難控製的東西。有許多人能把情緒收放自如,這個時候,情緒已不僅是一種感情上的表達,而且成了攻防中使用的武器。
有時候,掌控不住情緒,不管三七二十一發泄一通,結果搞得場麵十分難堪。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碰到這種擦槍走火的狀況。但是,聰明人有將不良的情緒馬上收回來的本事。因為這關係到你能否在社會上遊刃有餘地生存。
自古以來,評價人的標準,隻要看一個人的涵養和行事的風格,就知是否可以成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將之風,因此要成為人上人,除了常識與能力之外,全視其能否將情緒操控得當。
“小不忍則亂大謀”是古人告訴人們忍耐性格的一句格言,意為:人的命運的轉折並不都是重大事件引起的,把握自己的命運不但在大是大非麵前和緊要關頭,在平常身邊小事上也會發生左右一個人命運的作用。
古代有個尤翁,他開了個典當鋪。有一年底,他忽然聽到門外有一片喧鬧聲。他出門一看,原來門外有位窮鄰居。站櫃台的夥計就對尤翁說:“他將衣服壓了錢,空手來取,不給他,他就破口大罵。有這樣不講理的人嗎?”
門外那個窮鄰居仍然是氣勢洶洶,不僅不肯離開,反而坐在當鋪門口。
尤翁見此情景,從容地對那個窮鄰居說:“我明白你的意圖,不過是為了度年關。這種小事,值得一爭嗎?於是,他命店員找出那個典當之物,共有衣物蚊帳四五件。
尤翁指著棉襖說:“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著道袍說:“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的東西不急用,現在可以留在這裏。”
那位窮鄰居拿到兩件衣服,不好意思鬧下去,於是立刻離開了。
當天夜裏,這個窮漢竟然死在別人的家裏。
原來,此人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為負債過多,不想活了。於是就先服了毒藥,他知道尤翁家富有,想敲詐一筆,結果尤翁沒吃他那一套,沒傻乎乎地當了他的發泄對象,他於是就轉移到了另外一家。
事後有人問尤翁,為什麼能夠事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說:“凡無理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麼災禍就會立刻到來了。”
人們聽了這話都很佩服尤翁的見識。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幫助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產生了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
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遲早為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隻好隱忍等待。於是,他故意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這樣,才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