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控製情緒 提升自我(1 / 3)

第二章 控製情緒 提升自我

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雁來雁去,花開花謝。自然萬物都在循環往複變化中,你也不例外。情緒會時好時壞,你心中像有一個輪子不停地轉著。由樂而悲,由悲而喜,由喜而憂,這就好比花兒的變化。今天你要學會控製情緒,你要學會這個千古的秘訣:弱者任思緒控製行為,強者讓行為控製思緒。

一、做情緒的主人

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會動怒,憤怒情緒是一種心理病毒;它同其它病毒一樣,可以使你重病纏身,一蹶不振。留心四周,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正在生氣發怒的人們。商店裏,也許顧客正在和營業員吵架;出租車上,司機也許正因交通堵塞而滿臉怒色;公共汽車上,也許兩人正在為搶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種情形,舉不勝舉。那麼你呢?是否動輒勃然大怒?是否讓發怒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你是否知道:這種情緒根本無濟於事?也許,你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大加辯護:“人嘛,總都有生氣發火的時候”、“我要不把肚子裏的火發出來,非得憋死不可”。在這種藉口之下,你不時地自我生氣,也衝著他人生氣,你似乎成了一個憤怒之人。

1936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軍爭奪賽在紐約舉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遙遙領先,隻要再得幾分便可穩拿冠軍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一隻蒼蠅落在主球上了,他揮手將蒼蠅趕走了。可是,當他俯身擊球的時候,那隻蒼蠅又飛回到主球上,他在觀眾的笑聲中再一次起身驅趕蒼蠅。這隻討厭的蒼蠅破壞了他的情緒。而且更為糟糕的是,蒼蠅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對,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飛回到主球上來,引得周圍的觀眾哈哈大笑。

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緒惡劣到了極點,他終於失去了理智,憤怒地用球杆去擊打蒼蠅,球杆碰到了主球,裁判判他擊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輪機會。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亂,連連失利,而他的對手約翰·迪瑞則愈戰愈勇,終於趕上並超過了他,最後拿走了桂冠。第二天早上人們在河裏發現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屍體,他投河自殺了!

達爾文說:“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處於情緒低潮當中的人們,容易遷怒周遭所有的人、事、物,這是自然而然的。情緒的控製,有待智慧的提升,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對待不如意,隻需要很簡單的3個字:“不遷怒!”

我們要善於自我克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不要讓我們的衝動把我們帶到人生危機的邊緣。

善於控製、治理自身情緒的人,能夠消除情緒的負效能,最大限度地開發情緒的正效能。這種能力,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很必要的。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人,無論在哪裏,都會受到歡迎,在事業上亦較容易成功。而那些不善管理自己情緒的人,很少人願意跟他做朋友,連朋友都交不上的人,想要成功也是難上加難。

有位秀才進京趕考,歇腳在一個客棧裏。考試前他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一個下雨天,自己戴著鬥笠打著傘,第二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屋頂上種白菜。醒來後,覺得這兩個夢有點怪,於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趕緊去找算命先生解夢。

那個算命先生一聽,嚴肅的搖了搖頭,歎息道:“可惜呀,可惜,你還是回家去吧,今年你鐵定是考不上了。你想想,戴著鬥笠還打傘,這是說你多此一舉;屋頂上沒有土,在那上麵種白菜,這是說你白費勁,啥也得不到!”秀才一聽,心立刻就涼了,回客棧就收拾行李,準備回家。那個客棧的老板非常奇怪,問:“馬上就要考試了,你怎麼現在回家呀?”秀才就把剛才算命先生的話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一聽就樂了:“你這個讀書人喲,你可真老實,那個算命先生的話呀根本聽不得,要不我也會解夢,我給你解解看。我看呀,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戴著鬥笠還打傘,這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在屋頂上種菜,那麼高的地方種菜,不是高種(中)嗎?”

秀才一聽,覺得這位店老板說得很在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皇榜出來了,他居然中了個榜眼。得知這個消息,他給那家店的老板送了一份大禮。

看了這個故事,你是否有些感觸,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在這個故事裏,秀才雖然迷信,但是後來他調整了自己的情緒,讓積極的心態保留了下來,所以他取得了好成績。保持你的好心態有助於自己的成功。我們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時刻讓自己保持陽光的心態。陽光心態是積極向上的一種心態,對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良好工作氛圍的營造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陽光心態的塑造可建立積極的價值觀、獲得健康的人生和釋放強勁的影響力。

二、用樂觀“瓦解”悲觀

當我們處於無可改變的不如意境遇的時候,隻有勇敢麵對,並且從容地由不如意中去發掘新的道路,才是求得快樂寧靜的最好辦法。

快樂是在內心,而不是外表。真正的快樂就是知足,發自內心的喜悅。人生的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要快樂,就像我們小時候讀到的童話故事人物—樣,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他們不要別的,隻要享受快樂。

一個少婦去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老艄公救上了船。

艄公問:“你年紀輕輕的,為何尋短見?”

少婦哭訴道:“我結婚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不幸病死。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

艄公又問:“兩年前你是怎麼過的?”

少婦說:“那時候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沒有。”

“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了兩年前,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少婦聽了艄公的話,心裏頓時敞亮了,便告別艄公,高高興興地跳上了對岸。

格林夫婦帶著兩個兒子在意大利旅遊,不幸遭劫匪襲擊。如一場無法醒過來的噩夢,7歲的長子尼古拉死於劫匪的槍下,就在醫生證實尼古拉的大腦確實已經死亡的10個小時內,孩子的父親格林立即做出了決定,同意將兒子的器官捐出。4小時後,尼古拉的心髒移植給了一個患先天性心肌畸形的14歲孩子;一對腎分別使兩個患先天性腎功能不全的孩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一個19歲的瀕危少女,獲得了尼古拉的肝;尼古拉的眼角膜使兩個意大利人重見光明。就連尼古拉的胰腺,也被提取出來,用於治療糖尿病……尼古拉的髒器分別移植給了急需救治的6個意大利人。

“我不恨這個國家,不恨意大利人。我隻是希望凶手知道他們做了些什麼。”格林,這位來自美洲大陸的旅遊者說,嘴角的一絲微笑掩不住內心的悲痛。而他的妻子瑪格麗特的莊重、堅定、安詳的麵容,和他們4歲幼子臉上小大人般的表情,尤令意大利人靈魂震撼!他們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但事件發生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自尊與慷慨大度,令全體意大利人深感羞愧。

以寬容之心去包容以前痛苦的遭遇,不幸便將會遠離我,要隨遇而安。俗話說:“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一生中不可能永遠都是風平浪靜。人生遭際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左右,而在詭譎多變,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環境中,惟一能使我們不覺其拂過的辦法,就是使自己“隨遇而安”。

“悲觀的人即使在晴天,也同生活在陰天裏。這是因為心理和性格上的都烙上了‘想’字。”這是皮魯克斯常說的一句名言。換個角度看,樂觀是一個人獲得美好生活的源泉。在這個世界上,惟有一種心情,能讓我們感覺到一切都是美好的,那就是保持樂觀的性格。

真正擁有樂觀性格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會富有情趣; 快樂不是賺來的東西,也不是應得的報酬。快樂隻是“我們思想愉悅時候的一種心理狀態”。快樂不是道德的產品,就像血液循環不是道德的產品一樣,但血液循環與快樂兩者卻都是健康與生存的必需品。

與之相反,擁有悲觀性格的人,則會天天躲在陰沉、消極的世界中生活。

歌曲之王舒伯特說過:“隻有那些能安詳忍受命運之否泰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當我們處於無可改變的不如意境遇的時候,隻有勇敢麵對,並且從容地由不如意中去發掘新的道路,才是求得快樂寧靜的最好辦法。

其實對每一個人都一樣,人生的自我感覺至少80%源自於“生活態度”。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到某個時候我就快樂了”這種心態,你最好盡量改成讓自己此時此刻享受到滿足感。把你的注意集力集中在盡情享受眼前的時光,不要浪費精力為未來虛構理想。一切性情中,最難能可貴的便是善於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請學會去與快樂零距離接觸吧!這才是最佳的性格體現!

三、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情緒就如世上所有事物一樣,是以對人生的成功快樂有沒有貢獻為衡量標準,有沒有這個效果決定了一種情緒狀態是好還是壞。

傳統上,我們認為某些情緒是不好的,例如憤怒、悲傷,稱它們為負麵情緒,於是,世上就有了正麵(好的)情緒和負麵(不好的)情緒。

對於正麵的情緒我們當然歡迎,對於負麵的情緒大家都不願意接受,因為這種負麵的情緒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為了使自己不受負麵情緒的傷害,有的人就想出了辦法,使自己 “感覺麻木”,意思是不再對事情有同樣的情緒反應,盡量降低或者減弱。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製。表麵上看來,這個方法應該挺不錯,因為這樣人們就不會因為負麵情緒的問題而傷腦筋了。但其實大大不然。短期如此,還沒有啥大問題;長期這樣,就會對人產生很大的損害。

一個隨意讓情緒“噴”出來而不能自控的人,一定是與成大事無緣的,因為缺乏自製和忍耐的性格,讓自己的生活極為可怕。這是從一個十分普通的事件中發現的。這項發現使拿破侖·希爾獲得了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