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走出消極 改變命運(3 / 3)

通常,個性軟弱的人是比較敏感的,但也容易受到傷害,卡夫卡軟弱的個性讓他一步步遠離社會,逃離塵世。他孤獨、內向、憂鬱的性格特征使他無法融入社會。他選擇了文學,隻有文學,才是卡夫卡的樂園,隻有在文學王國,才能找到卡夫卡的影子;隻有在文學王國,卡夫卡才能擺脫軟弱,才有勇氣做他自己要做的事。

卡夫卡考取了布拉格大學,在攻讀法律專業的同時,卡夫卡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學上。大學裏的環境畢竟不同於他的家庭,不同於他所學習過的中學,卡夫卡的性格有所改變,似乎不像從前那樣懦弱了。從前,他沒有勇氣跟女性講話,而此時他與女同學的交往比以前增多了。他大量地閱讀文學名著,參加一些文學活動,開闊自己的眼界。

性格懦弱的卡夫卡不是孤僻獨往的人。在獲得博土學位後,他的社交活動也開始頻繁了。但任何人都是很複雜的,卡夫卡當然也不例外,他希望自己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在沒有他人打擾的情況下,獨自一人在文學海洋裏暢遊。他的性格決定了他注定是孤獨的。和許多人一樣,他渴望孤獨,又害怕孤獨。在他的內心深處,孤獨和盼望與人增加交往常常展開激烈的矛盾衝突。孤獨作為一種他人很難體會的境界,在卡夫卡那裏也充分地表現出來。

卡夫卡在這個世界上隻活了41個春秋,他短暫的一生沒有太大的變化。尤其在性格上,即使不是始終如一,也沒有發生任何本質性的變化。他性格的軟弱,沒有影響他在文學藝術上的追求。與此相反,懦弱的性格使他選擇了一條逃離現實的道路,這就是文學。他性格上的懦弱、悲觀、消極等弱點交織在一起,成就了他的文學之路。

作為一名世界級的文學家,他的個人經曆實在是平凡極了。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大文學家那種豐富的人生閱曆。他的一生差不多都是在布拉格度過的,生活平平淡淡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也遠離戰爭,過著一種平靜的生活。

這位世界級的大作家生為男兒身,卻沒有男子漢的氣概和氣質。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那種知難而進、寧折不彎、風風火火、剛烈勇敢的男子漢精神,更談不上傲骨迎風了。他短暫的一生沒有獨立性,隻有依賴性,一直對父母有比較大的依賴性。因此,卡夫卡身上最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軟弱,是一種男人身上少見的軟弱。

假如從卡夫卡的人生經曆和他的性格上來分析,我們似乎有理由推測,他寫不出引人入勝、發人深思的作品。這也是文學創作的一般規律,對卡夫卡則另當別論。生來平淡、閱曆簡單的卡夫卡實際上是一位熱愛生活,獻身文學的作家。他對自己熱愛的文學事業,幾乎是以一種殉道的精神刻苦追求的。他的文學創作是以他的人生經曆以及自我意識密切聯係在一起的。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幾乎都是他自己,並通過主人公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現代人始終在尋找我、逃向自我、渴望孤獨和尋求溝通,超越自我,擺脫孤獨之間苦苦掙紮。現代人可以通過卡夫卡的作品,窺測人們的內心世界。

如果說卡夫卡軟弱的個性使他的精神逃離現實,在文學裏尋找一些安寧,就可以肯定,軟弱的個性讓他選擇了文學之路。

5、浮躁輕率的巴頓

巴頓將軍某日來到後線醫院看望傷員。

巴頓將軍走到一病號前,他問道:“你有什麼要求?”

病號要求回國,巴頓將軍又問:“為什麼?”

病號開始抽泣:“我的神經不好。”巴頓又問:“你說什麼?”病號回答說:“我的神經不好,我聽不得炮聲。”

將軍大吼:“去你的神經,你是個膽小鬼,你是混蛋。”然後他給了這個病號一個耳光,並說“不許這龜兒子哭泣,我不允許一個王八蛋在我們這些勇敢戰士麵前哭泣。”他又一次揍了那病號,把病號的軍帽丟至門處同時又大聲對醫務人員說:“你們以後不能接受這些龜兒子,他們一點事也沒有,我不允許這種沒有半點男子漢氣的王八蛋在醫院內占位置。”

他再次回頭對病號吼道:“你必須到前線去,你可能被打死,但你必須上前線。如果你不去,我就命令行刑隊把你斃了。說實在的,我本該現在就親手把你斃了。”

這個消息很快被揭發,於是引起了美國國內的極大反應。好些母親要求撤巴頓的職,有一個人權團體還要求對巴頓進行軍法審判。盡管後來馬歇爾從大局出發,決定化大事為小事,化小事為無事,但打罵士兵使巴頓聲名狼藉。這是1943年,巴頓將晉升上將時的事。而這種輕率、浮躁的作風,以及政治上的偏見為他埋下了戰後被撤職的禍根。

6、自以為是的趙括

趙括到底是什麼性格?自以為是,書生之能,還是紙上談兵之輩。在與秦軍交戰中,自以為是,剛愎自用。招致長平慘敗,使趙國徹底走向衰落。

公元前262年,秦國派大將王齕把韓國從中切為兩段,使韓國的上黨郡和本土完全隔絕。韓國十分恐慌,準備把上黨地區獻給秦國,以求撤兵。但上黨太守馮亭卻不願降秦,他認為:與其把上黨地區獻給秦國,不如獻給趙國。趙國得了上黨,秦國必定會去爭奪,這樣韓、趙就可聯合起來,也許能夠抗擊秦國。絕大多數人同意這一建議,韓國就派使者前去獻地。

趙孝成王是個好大喜功,願意有所作為,但又沒有雄才大略的人,覺得白白得到大片土地,是絕大的便宜,就十分高興地派平原君帶5萬大軍前去接收。平原君到上黨後封馮亭為華陵君,仍拜為上黨太守,但馮亭死命推辭,認為自己不能為國守土,私獻土地,又得了富貴,實是罪不容誅,不敢再受封受官。在平原君的一再懇求下,馮亭才答應代為守衛上黨,但囑托平原君一定快派大軍救援。

趙王昏庸糊塗,隻知慶賀新得土地,不知秦兵進攻迫在眉睫。過了好些日子才想起發兵救助,於是派廉頗為大將帶20萬軍隊前往,但這時上黨地區已經丟了。廉頗的軍隊與秦國一接觸,就被打得潰不成軍,但廉頗畢竟是名將,久經沙場,功戰經驗豐富,他見不易取勝,就森嚴壁壘,加深壕溝,堅守不戰,並下命令說:“不論戰敗還是戰勝,凡出戰者必斬。”廉頗的用意很明確,一是想使秦軍浮躁疲乏;二是想使秦國乏糧;三是可乘秦國退卻再行追擊。王齕是個十分有經驗的老將,他深知久戰不下的厲害,多次發動猛烈進攻,無奈廉頗守禦有方,又兼矢誌堅守,決不出戰,致使王齕既苦攻不下,又無法把趙軍引出壁壘消滅。王齕最後隻得向秦王報告說:“趙軍統帥廉頗久經沙場,深知攻守之道,他堅守不出,現我軍無法與之決戰。現已持續了3年多,糧草供應已出現困難,請大王快想辦法。否則,秦軍會有不歸之虞。”

範睢這時任秦國丞相,他說:“廉頗確實是個難以對付的將軍。據我看來,廉頗拖住秦軍是戰勝秦軍的唯一方法。要想戰勝趙軍,就必須使趙國改變這一作戰策略,要想讓他改變這一策略,就要把趙軍的主帥換成一個急躁無知的人。我看這個人選隻有趙奢的兒子趙括最合適。”

於是,範睢收買趙國官員,用各種方式製造假象,散布流言。沒過幾天,趙國朝野議論紛紛,說是廉頗年紀已大,失去了年輕時的銳氣,不敢同秦軍作戰,如果換上年少有為的趙括,那秦軍不久就會垮下去。趙王本就不明事理,而且又剛愎自用,他老覺得廉頗拖泥帶水,堅守不戰實在太窩囊,這回聽了議論,更是怒不可遏,立即派人前往催戰。

但廉頗並不為趙王所動,對趙王之命置之不理,繼續堅守不攻,這使趙王非常惱怒,就立刻派人找到趙括,對他說:“你能否把長平的秦軍打垮?”趙括十分輕率地說:“如果是秦國的武安君白起來了,我還得慎重地考慮考慮,王齕是不在話下的。不是我說大話,若是秦國碰上我,就會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地敗下去。”趙王一聽,十分高興,立刻派趙括前去接替廉頗,做趙軍的主帥。

趙括是趙國的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曆史舞台的。

趙奢是一個老成持重、具有豐富經驗和真才實學的將軍,但他的兒子趙括卻是一位空談家。趙括自幼聰明肯學,又熱情好辯,跟父親讀了不少兵書,父子倆也經常辯論行軍作戰事宜。辯論時趙括口才頗佳,又常常引經據典,趙奢往往不是他的對手,這就是所謂的“紙上談兵”。趙括雖無實際經驗,卻也學了些理論知識,就十分狂妄自大,經常自我吹噓,簡直認為自己就是舉世無敵的將軍,但趙括的父親和母親都十分清楚,趙括隻會誇誇其談而已,並無真實本領。

此時趙括的父親趙奢已死,趙括的母親一聽趙王任命趙括為主帥,驚慌萬分,立刻去見趙王。她哭著對趙王說:“趙奢臨死的時候曾囑咐我,千萬不可讓大王重用趙括,因為行軍打仗是十分凶險的事,需要萬分謹慎,可趙括每當談起軍事卻顯得十分輕率隨意。如果讓他帶兵打仗,非遭失敗不可。再說,趙括也不會得到士兵的擁戴,他的父親每當受了大王的恩賜,從不拿回家去,總是全部轉分給將土,一旦接受命令,就全心全意地為國工作,從不過問家事。而趙括正相反,他做了將軍,就盛氣淩人,對大王的賞賜,他全都拿回家置辦了房屋田產,對部下毫不關心。難道這樣的人能做大將帶兵打仗嗎?還是請大王收回成命吧!”丞相藺相如等人也極力反對,但趙王一意孤行,不肯收回成命。趙括的母親見不可挽回,就對趙王說:“如果您一定要讓趙括做主帥,將來他出了差錯,請您不要怪罪我們全家,希望您能給我一張文書做證據,以免我們全家被殺。”趙王答應了她的要求,給她立了字據,保證趙括成功與否,均不會連累家人。趙括的母親回到家裏,知道趙括必敗無疑,就分散了家財,遣散了眾人。

趙括掛上帥印,來到長平,代替了廉頗,更換了一些主守的將領,拆除了廉頗等人的築建的防禦工事,做好部署,準備大舉進攻秦軍。

秦國見趙國果然中計,用趙括為帥,換了廉頗,十分高興,也立刻調整了部署,派白起為帥,此次換將,是軍事機密,隻有少數人知道,為的是不讓趙括知道。王齕做了副將,同時增派了大批援軍。

馮亭等一些老成持重的將領看到趙括急於進軍,忙來勸阻,並把廉頗的策略解釋給他聽,希望他能繼續堅守。但趙括卻說:“廉頗懂什麼?我有40萬大軍,聲勢浩大,士氣正可用,遇見敵軍,就要迎頭痛擊,不殺得秦國片甲不歸,決不退兵!”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用在趙括身上一點不錯,剛愎自用、自以為是讓他不知所以然,飄忽忽地不知自己的份量,更不知自己的事是小,趙國生死存亡是大。用如此性格之人為將,實在是趙國的重大失策。

白起是身經百戰的宿將,深知用兵之道。他決定先給趙括點甜頭,以誘其出兵。白起派出幾支小股部隊前去挑戰,接連幾次被打得大敗,趙括十分得意,第二天就親率大軍追出城來。王齕反而被迫防守,趙軍就把王齕包圍,連攻了幾天。趙括正在得意的時候,忽聽軍士報道:“後路已被秦國的大軍堵死。”接著又有一位將軍來報:“西麵已滿布秦軍,無法通行,隻有東麵尚未發現秦軍。”這時,趙括已三麵環敵,隻有東麵還是空隙,他隻得率領趙軍往東麵的長平關撤退。剛跑了5裏多地,斜刺裏衝出一支秦軍,帶隊的大將蒙鼇高喊:“趙括小兒,你已中了武安君的計了!”趙括一聽武安君白起的名字,立刻嚇得暈頭轉向,沒有主意,就在半道上就地紮寨。

馮亭等老將勸說道:“現雖四麵被圍,但我軍勢力尚大,如能拚死突圍,可望回到大營。如果就地紮寨,被秦軍四麵圍住,那就一個也跑不掉了!”趙括不聽,執意在中途紮寨。

如果此時趙括能聽馮亭等人的勸告,或許還有生還的機會,再重新布置工事,調整戰略方案,勝敗說不準是秦軍還是趙軍了,可個性剛愎的趙括卻偏偏不聽馮亭等人的勸告,非得中途紮營,這不是他自己自掘墳墓嗎?

白起一見趙括紮寨,立即抓住時機,四麵圍住,趙括即刻成了孤軍。趙括守了46天,外無救兵,內無糧草,軍士殺人相食,已無法支撐下去,趙括隻得選派軍士衝擊,但每次均被秦軍的強弓硬弩射回,死傷慘重。趙括眼見無計,隻得自率5000精兵硬衝。他自己騎一匹快馬,正撞上了秦軍大將王翦和蒙驁,嚇得撥馬旁逃,卻掉入陷坑之中,當即被秦軍亂箭射死。趙軍見主帥已死,失去了鬥誌,混戰了一陣,也就全部繳械投降。白起把投降的四十多萬趙兵全部活埋。

趙括的失敗,不是偶然,是必然的,在出兵之前,趙國頭腦清醒的大臣就已經看到了如用趙括必敗無疑這一結局,何也?他們就是根據趙括的性格給他下的定論。果不其然,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趙括兵敗身死,自己身死是小,毀掉了趙國,實是一大悲哀!

7、疑神疑鬼的朱元璋

平明百姓的猜忌尚且會產生很多的悲劇,一個帝王如果有這種心理,其影響必然擴大到他統治的每一個角落。

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位猜疑心態極其強烈的人,他在建國後不久便大肆殺戮功臣,其統治時代也由此成為我國曆史上較為血腥的一段時期。

國基初定之後,朱元璋生性忌猜的心理日益顯露出來,他為了自己的王朝能夠長治久安,借胡惟庸、藍玉之案,大做文章,火燒慶功樓,誅殺功臣,排除異己。為了皇權的鞏固,他製訂了《明律》,設立了東廠、西廠的錦衣衛特務機構,明朝成為曆史上專製最嚴重的王朝之一。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猜疑最初源於其參加農民起義軍時的自卑心理。朱元璋出身貧農,17歲便出家當和尚,靠乞討為生。在天下動亂之時,投到郭子興部下,也隻能當個親兵。而從封建倫理標準看來,他不是豪門顯貴的餘緒旁支,如果沒有聰明睿智的表現,就沒有資格君臨那些高門後裔和文人雅士。於是他在政治軍事上擴展自己的勢力的同時,還努力學習文化,屈尊結交大文人如宋濂、劉基等,似乎他虛心好學、禮賢下士。

但實際上,他隻想借助這些文人的幫助,為他打點江山,而大明江山統一之後,這些人反而成了他的心腹之患,他雖不識多少字,但深知這些人的活動能量,倘若反對他,肯定是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從那時起,他對這些人就抱一種懷疑猜忌的心態,就怕有一天,這些人變成亂臣賊子,反對他的統治。

朱元璋的猜疑心理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他當皇帝之後愛舞文弄墨,並把文章頒行天下,其實他寫文章的起初動機是炫耀帝王的文可安邦,武能定國的氣度。他的猜疑表現在他大興文字獄上麵,當時因文字被殺的人不計其數。有一名叫來複的僧人為了討好朱元璋,在謝恩寺用了“殊域及自慚,無德頌陶唐”的句子,朱元璋認為“殊”乃“朱”是罵他之意,“無德”更是譏他沒有德政,那位一心取媚的和尚不明不白地送了身家性命。

最能體現朱元璋猜疑心理的是他開始懷疑一切,甚至連備受他重用的宋濂也難免遭殃。大學士宋濂告老還鄉,每年都要來覲見朱元璋。有一年沒有來,朱元璋就將他的兒子宋璉、宋慎殺掉,並將宋濂謫居茂州。文學家高啟被薦修《明史》。成書以後,朱元璋授以戶部侍郎的高位,高啟堅決推辭。朱元璋認為他不肯合作,就將他腰斬於南京。當天下文人都隻能以他的文章“為表式”的時候,他的心理才得到一絲平衡。

朱元璋令天下大辦學校,初衷不是振興文化,而是為了統一思想,從這個舉措上,也可看出他那多疑狹隘的心態來。洪武二年,朱元璋詔令天下建立學校。他做了校訓刻石於校門前,不許生員“炫奇立異”,不許生員直言。他多疑的心態使他殘酷迫害一切,他迫害比自己高明的人,特別是迫害文人,因而對於文化的影響特別大,這個舉動首先是形成了輕視和踐踏文化教育的惡劣風氣。毀書院就是這種惡劣風氣的一種表現。明代曾發生過三次毀書院的事件。朱元璋就是不想讓知識參與政治,隻能在小範圍的情況下為他所用。對知識分子的迫害,無疑會使教育滯後,導致了科學技術的落後,我國的科技水平在明朝中葉明顯落後於世界的發展水平,這是被曆史證明了的客觀事實。

文化的衰微必引起道德的淪喪,而道德淪喪的突出表現就是官吏大肆貪汙。明代權奸貪汙行為之猖狂,貪汙的贓物數量之巨,令世人瞠目。同時,文化衰微又導致人才十分缺乏,奸臣當道,以致連目不識丁的魏忠賢也能執掌國家大權。素質低下的人既不可能在經濟文化上做出有利於社會發展的貢獻,也不可能成為鞏固王朝政權的“棟梁之才”,甚至不足以抵禦外侮的軍人或者憑借農民起義以建立穩定的新政權領袖。明軍在抵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的戰爭中表現得非常怯懦。

朱元璋的多疑還體現他謀殺開國元勳上,他稱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大殺臣子甚至皇族。當時的京官去見皇上之前,都要和妻子兒女訣別,到下午平安地回到家,全家人才高興起來,可見當時朝臣的恐怖達到了何等程度。他以種種名義殺戮群臣,其中包括曾經跟他征戰南北、戰功卓著的功臣。明朝建立後,這些功臣宿將不僅居功自傲、驕恣如故,而且隨著權力和欲望的不斷增長,他們在政治、軍事上的勢力也在迅速膨脹,遂與朱元璋提高皇權,專製獨裁的政策發生激烈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平素多疑的朱元璋當然會懷疑這些人對自己地位的威脅。

同時,君權和相權發生了嚴重的衝突,隨著中央集權專製的日益發展,君相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朱元璋稱帝後,先後任命過四員丞相,其中以胡惟庸最為跋扈。他是一個“專恣不法,擅作威福”的人,在任丞相的時候,也“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奏,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遺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胡惟庸曾先後鏟除了異己徐達、劉基等人,滿朝文武中能與其分庭抗禮者坐無幾人。於是胡的權勢已發展到炙手可熱、不可一世的地步,這種對皇權造成的嚴重威脅,多疑而又狹隘的朱元璋自然不能坐視不理。而胡惟庸的“專恣不法”,正好給他抓到了把柄,朱元璋遂以“胡黨謀逆”為由,於洪武十三年興胡惟庸黨案。“詞連所及,坐誅者三萬餘人”,前後因胡黨案牽連被誅的公侯大將達二十餘人,成為明初的第一大獄。從此,朱元璋吸取教訓,廢丞相,設六部,大權獨攬。

另一方麵,君權與將權也發生了衝突。朱元璋自己就是一個“馬上皇帝”,一生南征北戰。深知依靠武將奪取天下對於他自己的將來意味著什麼,十分擔心武將的叛亂。早在明朝建立前,謝再興,邵榮的叛變就給朱元璋思想上帶來深刻的震動,因此他對諸將很不放心。諸將出征,以其家屬留京做人質,並依靠檢校偵緝將士私事。而朱元璋對公侯大將防範越是嚴密,矛盾越深。功臣宿將不僅手握重兵,且又和各地衛所軍官有過統率關係,很容易形成和朝庭對抗的軍事力量,成為顛覆明朝統治的潛在威脅。以大將軍藍玉為例,他是開平王常遇春妻弟,雖驍勇善戰,但為人“性複狠愎,專恣暴橫”,在朱元璋麵前也舉止傲慢,無人臣之禮。諸多跡象均表明,將權將要威脅到朱元璋的皇權,多疑的朱元璋當然不可能連這一點也不知道。於是,捏造藍玉謀反的罪狀。

猜疑型性格的人警惕性特別高,對周圍的人都采取不信任、懷疑的態度,而且總是朝“惡處”考慮。對於地位顯赫的人物來說,生性多疑的危害性也就越大。一方麵處於權力地位的巔峰,他們的這種多疑心態可以理解,但從道德倫理角度看,他們的行為又是一種不可饒恕的錯誤。同時,他們也為自己多疑的心態付出了代價。

性格小測試:

你敢於冒險嗎?

也許是生活壓力太重,也許是生活過於單調,許多年輕人已不滿足於周末郊遊、跳跳舞等等這些“過時”的活動方式,而是越來越沉醉於各種各樣的刺激,新奇的運動,不但對調節身心、鍛煉身體有一定的效果,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膽量、反應力等。但是,相信不是每個人都敢於去嚐試的,譬如火箭蹦極、攀岩這些節目。

假如同朋友一起到了這種場合,你會壯膽去嚐試一番嗎?任選以下一項適合你的答案。

測 試:

A.太危險了,打死我也不去!

B.心裏雖然打鼓,但既然來了,硬著頭皮上吧!

C.別人敢做,我為什麼不敢呢,不用怕。

D.假裝自己有心髒病,合情又合理。

結 果:

A.非常理性的你,做事可靠,不輕易冒險,雖成功率高,卻不會有大成就。你給人的印象是個性不夠開朗,謹慎膽小,雖然穩重實在,可是常常卻不合時宜,難以受人歡迎。在愛情方麵你因自信心不足,有自我封閉傾向,因為怕吃虧而惟惟諾諾,使你錯失不少良機。

我們給你的建議,請不要想得太多,愛,就勇敢地走上去,你會發現自己潛力無窮!

B.勇於嚐試,這是你的最大優點,不管做什麼事,你都有興趣試試,可謂十八般武藝,門門都知道一點,盡管沒有突出的成就。你在感情的事上雖有膽量,卻不夠穩定,喜歡時如癡如狂,缺乏興致時,又偃旗息鼓,讓人難以捉摸。別再感情用事了,如果總是半途而廢,怎能有好姻緣降臨呢?

C.常自信的人,在愛情上,你一定是常勝將軍,攻無不克。隻是有時你也太自信了,有話就講,別人會誤認為你“花心”呢!偶爾試試欲擒故縱、欲說還羞,一定會令人發瘋地愛上你!

D.你麵子思想太重,難免會害了自己。你很少會主動承認失敗,明白你的人,會覺得你太虛偽,所以,到目前為止你知心朋友不多,緣分也不怎麼順心。記住,在愛情上借口不要太多,對方不會那麼傻,會一直相信你的。有時候,承認自己的缺點,會使人覺得你坦白可愛,對方就樂於向你打開心扉啦!

憧憬你的未來

以下有8個字,分別是子、老、大、蛇、驢、虎、象、蟒,請以直覺任意組合2個字,拚成一種動物名稱。

測 試:

A. 驢子

B.蟒蛇

C.大象

D.老虎

結 果:

A.憧憬悠閑的生活,覺得現在過於忙碌,驢子對於一般人來說,是陌生的動物,它並非乖順的動物,而是當它生氣時,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無法讓它走動的頑固脾氣。擁有這種個性的男性,退休之前往往會像馬一樣認真的工作,退休之後,馬上改變想法,想到國外去過悠閑的生活。

B.如果你是一位男性,這表示你對女性的追求,希望自己能與對方成為伴侶。在實際生活中,你往往缺乏女性緣。

C.追求富裕生活的象征。大象是自古以來幫助人類工作的勤勞動物,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了金錢多麼辛苦也甘之如飴,與工作為伴,而且相信自己是大企業董事長的候補人選。即使目前沒什麼地位,但他也充滿野心,認為遲早是受他人肯定的領導人物。

D.權力的象征。喜歡影響別人,支配別人,不一定有實力,其實願望並不高,認為做到管理職位就滿足了。危險的是擁有了永無止境的權利欲的人,因為這種人會認真地發揮老虎般的勇氣,不擇手段地爭取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