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淡在誘惑之外——不浮躁的活法(3 / 3)

哥哥因為窮怕了,想要有永遠用不完的金銀財寶,於是,神仙送給他一個點石成金的手指,任何東西,隻要他用這手指輕輕一觸,就會立即變成金子。哥哥如願以償地成了富人,買了房子置了地,娶妻生子,過著十分富有的生活。

遺憾的是,金手指也成了他的一種負擔。因為,隻要他稍一不小心,他眼前的人和物就會在瞬間變成冷冰冰的、沒有生命的金子。他甚至把他最寵愛的小女兒也變成了金子。朋友們都對他敬而遠之,家人們也小心翼翼地防著他。守著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錢財,哥哥說不出自己是快樂還是不快樂。

而弟弟是一個單純的人,他希望自己一輩子快快樂樂。於是,老神仙給了他一個哨子,並告訴他:無論什麼時候,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要輕輕地吹一吹哨子,他就會變得快樂起來。

弟弟還是像以前一樣,過著艱苦的生活,仍然需要與各種艱難困苦進行抗爭,仍然需要靠辛勤的勞動獲取溫飽。但是,每當他遇到一些不稱心如意的事情的時候,他就取出那隻哨子,那動聽的聲音,就像一縷縷溫暖的陽光,像一陣陣和煦的春風,馭走了他的優傷和愁苦,給他帶來快樂。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不知足是最大的禍患,貪得無厭是最大的罪過。欲望太大,就會被欲望所累,最終你也不可能擁有所有的財富,也會讓自己為此勞累一生,而感覺不到快樂。人活著總是擺脫不了欲望的糾纏,在麵對巨大的誘惑的時候,我們應該秉持適可而止的原則。如果一味地任由貪婪的惡欲膨脹,陷入追求金錢的惡性循環中,其結果將是得不償失。我們要感謝上蒼已經賜予我們的財富,知足方能常樂!

人生如白駒過隙一樣短暫,生命在擁有和失去之間,不經意地就會流幹了。有些人在這有限的生命空間裏,隻知一味地索取更多,他們擁有了陽光的明媚,還想把璀璨的星光歸為己有,然而越是想要占有,越是失去的更多。

心靈語錄:我們遊走於人生的大道上,一路坎坷曲折,一路荊棘叢生。有些人執著追求,不言放棄,最終鑽進了死胡同;而有些人懂得了以退為進,以導為攻,迂回前進,最後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這不僅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更是一種生活的辯證法。

忍得住寂寞,獨享自在和輕鬆

麵對誘惑,我們要有自律的心態,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誘惑。個人獨享自在和輕鬆,也是一件非常有情調的事情。那些成功的人,大多都是長期默默無聞地行進和低頭苦苦地奮鬥。古代科舉成名的學子,哪個不是十年寒窗苦讀,最後才朝登上殿堂。假如這些學子們不能忍受住寂寞,那麼,他們又怎麼能把全部的心思花在讀書上麵,又怎麼能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呢?

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一旦心中滋生了寂寞,那麼,即使他身處鬧市之中,也會覺得自己形同沙漠中的獨行者,感到孤身一人,感到空虛無聊,感到落落寡歡,以至於到了最後,精神開始莫名其妙地焦躁起來,整個人都壓抑得沒法說,一點前進的意誌都沒有了。在大多數日子裏,我們都在感歎時間過得飛快,白駒過隙之間,一天也就過去了。但是,當我們處在寂寞的時候,卻又感歎時間的緩慢,大有度日如年之感,因而我們中的大多數的人,總是在想盡辦法排解身邊的寂寞。

有的人說,甘於寂寞是人生當中的一種消極厭世的表現,是一種對自己人生極不負責的態度,是一種與世隔絕、自命清高的做作。其實,這種看法是有偏見的。能享受寂寞、忍受得住寂寞的人,並非是他們眼中的那種離群索居的人;也不是清心寡欲,要去做什麼和尚和尼姑的人;更不是活得不耐煩了,消極厭世、沮喪頹廢的人。所謂的甘於寂寞,乃是麵對誘惑時的一種超然,是一種自在和輕鬆。甘於寂寞,是漠視引誘的一種表現,是淡泊明誌、寧靜致遠,是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的一種精神境界。正因為如此,忍受得住寂寞的人,常常能夠擁有自己的心靈境界,最終也往往能夠忍受得住寂寞,成就出自己一番大事業來。忍受得住寂寞的人,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更有顆經受得住寂寞、樂於奉獻和鑽研的心。也正因為如此,忍受得住寂寞的這類人,不乏強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他們不但能夠在引誘麵前腳踏實地地工作和奉獻,還能用自己的良知和理性嚴格地塑造自己、鞭策自己和不斷地完善自己。想幹大事的人,就要經得住誘惑,忍得住寂寞。

忍得住寂寞,獨享自在和輕鬆,才是一個人的成功之道。我們大家都知道,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做一個律師通常是份既賺錢又有身份地位的工作。當年,大文豪巴爾紮克的父親也是抱著這種看法,要求巴爾紮克去學習法律的,但是巴爾紮克抵製住了金錢和名利的引誘,忍受住了寂寞,寧可蝸居在租來的小房子裏麵,靠著朋友們的周濟過日子,也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份執著忍受的寂寞,也沒有改變他最初的誌向。正是他的這種能夠忍受得住寂寞,能夠拒絕誘惑的自在和輕鬆,才使他在以後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文學家,才使他的作品能夠成為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

忍受得住寂寞,即使在最艱難和最屈辱的時候,也能獨享自在和輕鬆。司馬遷做官,完全可以像其他的官員一樣,皇帝怎麼說他就怎麼做,皇帝說什麼他就跟著說什麼,拍馬諂媚,不堅持、不違逆,這樣就永遠可以無憂無慮,可以得到高官厚祿。但是司馬遷並沒有被眼前的高官厚祿所引誘,隻要自己認為對的,認為對國家和人民有幫助的,他就向皇帝進言,敢講真話,結果遭受了恥辱的宮刑。但是這恥辱的宮刑又能怎麼樣呢?司馬遷忍受住了屈辱,放下了所有的顧慮,更忍受住了寂寞,在內心的自在和輕鬆中寫出了名垂千古的巨著《史記》。

其實在寂寞裏也能尋找到輕鬆和自在。比如一個人找一個幽靜的地方,發半天傻,絕對是件非常輕鬆自在的事情。由最初的忍受寂寞到享受寂寞,就讓人覺得非常有意思了,遠離誘惑,享受寂寞,其實能讓我們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比如我們可以看看閑書或者寫一頁心情筆記,記錄一下工作的感受。看著杯清茶或者咖啡在我們麵前冒著熱氣,沁人心脾的香味而製造著溫馨和浪漫。這種時候,誘惑再也和我們無關,浮躁也遠離了我們,平日裏一天也做不出來的事情也許一下子就能完成。在家裏的時候,有電視和電腦遊戲的誘惑,把我們設定下來的計劃全部都打亂了。所以,找一個幽靜的地方,即便是看窗外行人的身影,也能讓我們在寂寞中感到輕鬆和自在。

寂寞能讓人平靜下來,能帶給我們久違的自在和輕鬆。它能夠讓我們抵製住誘惑,遠離那些溫柔甜蜜的陷阱。它也能讓我們變得平靜放鬆,讓我們在這份輕鬆中獲得更多的靈感。在這個到處都充斥著誘惑和繁雜的世界裏,其實寂寞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相反,我們缺少的正是一份久違的寂寞。忍受住了寂寞,享受了寂寞,也就獲得了自在和輕鬆,也就走在了一條迎接繁華和輝煌的路上。

心靈語錄:活得簡單一點,就是要求你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你所麵對的一切;要以一顆淡定的心去拋開名利爭奪、爾虞我詐;要有一顆安寧的心去關注生活的美好,而非糾結於生活的缺陷與不足。生活如一團麻,你想將其理成絲綢,隻會將自己絞纏進紛繁錯雜的麻團之中,不得輕鬆與自由。

絕不隨波逐流,活出自我的個性

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茨有一次與國王談論哲學時說:“世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事物,哪怕是孿生兄弟也會有區別。”國王不信,派人到花園裏找兩片大小形狀相同的樹葉拿回來,結果經過眾人細細觀察,發現這兩片樹葉還是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如顏色、厚度、葉脈等。於是,這句名言便流傳下來。就拿雞蛋來說吧,看似沒有區別的兩顆雞蛋擺在一起,幾乎找不到它們的不同之處,但是細微的差異肯定是存在的,否則達·芬奇就不會通過長年累月、反複畫雞蛋來訓練物體形態的把握能力了。任何自然形成的事物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因為有了個性的存在,才使世界呈現出形態迥異的景觀,才有了豐富多彩的人生,一個人如若失去個性,生命的色彩將是一片蒼白。

聽說20世紀80年代的人們,特別流行“趕潮流”。如果大街上有一個人穿喇叭褲,人們看著好看,於是不管自己的身材是否適合,也會毫不示弱地買一件穿在身上,然後隨著滿大街的人流一起走在“潮流”的行列裏:看著別人和“第三者”愛得死去活來,好像自己不試著“嚐嚐鮮”就沒趕上潮流;當別人腰挎摩托羅拉尋呼機在人前招搖而過時,自己看得是垂涎三尺,恨不得也馬上買一個拉拉風,否則就太落伍了……

人要活著,就要揮灑出自我的個性來,按自己的特點包裝自己,照自己的愛好展示自己,依自己的方式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絕不隨波逐流,絕不被所謂的“潮流”牽著鼻子走。處處張揚與眾不同的你,保持獨立的人格,因為揮灑自我的個性,強過附庸風雅的流俗。

當別人都在整容、減肥時,你我行我素毫不動心;當別人衝著歌劇院蜂擁而入時,你戴著耳機聽著搖滾照樣自得其樂;當別人學習野蠻女友將丈夫一拳擊倒在地,你可以學習漢成帝之妻趙合德,讓他醉倒在你的“溫柔鄉”中;當別人紛紛爭著出國做“海龜”,你偏偏留在國內實現你的人生價值;當別人茶餘飯後大談炒股、買基金之事時,你清心寡欲隻關注周國平是否出了新書;當別人買別墅、開寶馬時,你丟下自行車徒步獨闖天下,直奔香格裏拉……

個性的意義遠遠不止是生活中的小事,個性也左右著人的前途和命運。沒有個性的人,不會是一個果斷而魄力十足的人,在人生的大抉擇麵前往往顯得躊躇而無定見。唯有個性十足的人,才能將命運牢牢掌握於自己的手中,麵對身邊的非議與眼光,可以毫不在意地置之度外,隻管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個性也決定著一個人幸福的長度。感覺不夠幸福,不夠輕鬆,不是完全取決於物質的多寡,而在於活法。有個性的人,不會用無謂的“比較”來折磨自己,他知道別人有別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隻要開心,就算吃糠咽菜,也照樣可以歡聲笑語,煩惱和憂愁總不會找到他。而缺乏個性的人,就算生活無憂無慮,也照樣會和自己較勁兒,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整日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因為喪失了個性,就喪失了自我快樂的能力。個性為生活塗抹上一層與眾不同的色彩,個性支撐著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活出自我的魄力。沒有個性,就沒有了屬於自我世界中的幸福體驗。

一個個性十足的人,一定是一個灑脫的人。一個灑脫的人並非一輩子養尊處優,隻是他更善於將痛苦轉化為喜悅;一個灑脫的人並非不懂得失意的滋味,隻是他更有能力將失意變為得意。無論悲與喜、失與得,他都能把痛苦當做甘露,把傷害看做風景。

當然,個性不是乖僻執拗,不是與世隔絕,不是沒有道理的自我張揚,不是恃才傲物,也不是孤芳自賞、不食人間煙火。真正的個性,是那種來自於智慧之中的獨特感悟,是對世事百態的獨到的判斷能力。真正的個性是不附庸風雅,不隨風而倒,做得了自己的主人,更能控製得了自己的人生。

記得哲學家笛卡爾曾想弄清楚所有的事物是否真實地存在著,經過反反複複的思考、感受,最後他總結出一句曠世名言:“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的個性讓人欽佩,他雖然貴為哲學家,但依然可以擺脫世俗名利場,在塵世間過著超凡的生活,活得瀟灑、活得輕鬆、活得自由……

古時候有一難得的開明女子,居然在封建習俗中道出這樣一句肺腑之言:“吾乃塵世間一平凡小女子,隻求活出自己的味道、活出自己的個性,不再為夫君俯首稱臣,不再為禮教而放棄尊嚴……”

心靈語錄:我們隻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存在,所以,我們應該找回失去的自己,活出個性,活出自我,活得更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