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活在當下,享受真正的幸福(1 / 3)

第十一章 活在當下,享受真正的幸福

人生沒有可回頭的風景,時光倒流隻是美好的夙願。對於未來,我們要做的是去努力,而不是坐下來想象,唯有現在才是可以拿來享用的。所以,珍惜現在的每一天,這是人生中最美麗的一處驛站,好好地享受它吧!

對過去感恩,隻活在當下

在今天的日子裏,其實,每一天我們都在改寫著昨天。很顯然,昨天已經成為過去式,所以我們不能隻沉浸於過去,而不去想未來。我們完全可以對過去的任何事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何必眉不開,煩惱無盡時。一切命安排,當下最悠哉。”做人就應該活在當下,隻要心裏存著對過去的一份美好的感恩,生活就會過得安然而又超脫,也就到達了人生的另外一種境界。

過去它永遠地成為了過去式,我們除了認真地活在當下之外,更應該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去看待過去。這樣我們就會從過去裏體味到另外一番世界,那何樂而不為呢?庫裏希坡斯曾經說過一句話:“過去與未來並不是‘存在’的東西,而是‘存在過’和‘可能存在’的東西。惟一‘存在’的是現在。”

有一天早餐之後,有人想請一位智慧大師指點,然後大師就邀他進入內室,耐心聆聽此人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存疑的各種問題達數分鍾之久。最後,大師舉手,這個人馬上住口,想知道大師要指點他什麼。

“你吃了早餐嗎?”大師問道。

這人點點頭。

“你洗了早餐的碗嗎?”大師再問。

這人又點點頭,接著張口欲言。

大師在這人說話之前說道:“你有沒有把碗晾幹?”

“有的,有的,”這個人不耐煩地回答,“現在你可以回答我的問題了嗎?”

“你已經有了答案。”大師回答,然後就把他請出了門。

當時這個人並不清楚大師是什麼意思,還很惱火,隻是幾天之後,這個人總算明白了大師點撥的道理。其實大師是提醒他要把重點放在眼前——必須專注於當下,因為這才是活著的真正要點。

不要總活在過去,但也一定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過去。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跌倒了什麼也不要想,先爬起來再說。”所以我們不能一直在過去的影子裏站不起來,應該勇敢地活在當下。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感歎命運的不公,也會常常埋怨事態的難以預料。其實一直是我們自己在掌握著命運,也是我們自己在選擇人生。既然上天賦予人類智慧,使人們充滿靈性,賦予人類感情,使人得到溫暖,又賦予人類體力,使人健康,我們當然要感恩,不僅要感恩現在,還要感恩過去。佛說:“安然一份過去,是一種超脫。”

記得有一位哲人這樣說過,世界上有兩種窮人——富有的窮人和沒有錢的窮人。充實的感覺和對物質財富擁有的多少關係不大,它往往和你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品質、生命的喜樂、生命的特性有關。而對於所有的世間萬物隻有通過靜心地感悟才可能得出其中的深意。

有時候,“當下”可能會給你一個慢慢地潛入水中或高高地飛向天空的機會,但是這其中總是會出現兩個相當危險的詞:“過去”和“將來”。有些人會一直活在過去,永遠不肯走出來,結果把自己折磨得很難受,想一想其實沒有那個必要。而另外一些人卻總是活在將來,永遠在心裏想象著明天有多麼的美好,但就是不去接受現實,這也是很可悲的。記得於丹曾說天時、地利、人和,對於任何一個人缺一不可。這天空就是夢想,這大地就是現實,那些隻要天空而不要大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而不是理想主義者,而那些隻要大地不要天空的人是務實主義者,並不是現實主義者。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地活在當下,既不一味沉浸於過去,也不單單憧憬未來。認真地活在當下,這才是最重要的。想想看,你這一生是怎麼度過的:年輕的時候,你拚了命想擠進一流的大學;隨後,你巴不得趕快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接著,你迫不及待地結婚、生小孩;然後,你又整天盼望小孩快點長大,好減輕你的負擔;後來,小孩長大了,你又恨不得趕快退休;最後,你真的退休了,不過,你也老得可能連路也走不動了……當你正想停下來好好喘口氣的時候,生命也快要結束了。

心靈語錄:認真活在當下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忘記背後,努力向前,向著標杆。人生的路程看似漫漫,但其實是很短暫的,過去的都已經像雲煙了,所以惟有抓住現在才是最重要的。

活著本身就是樂趣

世界上,最直接、最簡單的快樂,不在於欣賞過多麼瑰麗絢爛的景色,不在於攀登過多麼雄奇險峻的山峰,而在於健康的活著,發現生活中的生命之美。

生於塵世,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曆苦雨淒風,麵對艱難困苦,保持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將直接決定你的人生軌跡。

曾經有兩個囚犯,從獄中眺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滿目泥土,一個看到的是萬點星光。麵對同樣的際遇,前者持一種悲觀失望的灰色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滿目蒼涼、了無生氣;而後者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明快心態,看到的自然是星光萬點、一片光明。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幹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誌,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而如果我們能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即使我們身處逆境、四麵楚歌,也一定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而且,就現實的情形而言,悲觀失望者一時的呻吟與哀號,雖然能得到短暫的同情與憐憫,但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別人的鄙夷與厭煩;而樂觀上進的人,經過長久的忍耐與奮鬥,最終贏得的將不僅僅是鮮花與掌聲,還有那飽含敬意的目光。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盡相同,但命運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礪一顆堅強的心,一雙智慧的眼,透過歲月的風塵尋覓到輝煌燦爛的星星。先不要說生活怎樣對待你,而是應該問一問,你怎樣對待生活。

一個人要想打開自己人生的局麵,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心態,戰勝自己的心態。要做到這兩點,必須靠積極的心態去生活,不能用消極的情緒度過每一天。

清晨,當你睜開眼睛時,你是否經常如此想:人活著是一件多麼美妙之事!又一個多麼愉快的早晨!我從未感到如此開心!我想今天一定會是美好的一天!

找回自己小時候那種吹口哨的心態,找回那種內心深處完全自然、毫不做作的樂趣,使之成為你此刻的生活態度,其實,真正的樂趣並不是表麵上的,或隨時可見的,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你是因你的處境和你所做的事而感到深深的幸福。

一個晴朗的星期天下午,傑克和他的太太露絲還有小女兒麗莎一起去散步。他們在一起很快樂,玩得很開心。他們沿著公園走著,步履輕快,挺胸抬頭,興致高漲。“抬頭挺胸走路真有趣!”他們齊聲說。

他們走了約一裏多的路,覺得全身舒暢,充滿活力。當他們走過第五大街上的萊特大廈和古根漢姆博物館時,麗莎說:“看,多美啊!”以前,傑克從沒想過這些建築物有多特別,麗莎一說,他便抬頭又看了一次,這時,他才真正理解偉大的建築師萊特注入在這個建築中的人生樂趣。它高高的尖頂直入雲霄,真正傳達著一種振奮、快樂。他第一次覺得開始喜歡上它了,而這的確是當時他發自內心的感覺。

“我才是命運的主人,我決定著自己的快樂!”是的,隻有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去發現生活的新奇與美好,才會發現,原來,簡簡單單的活著,也是一種樂趣。

心靈語錄:讓每一個片刻都成為全然,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全然地投入,頭腦不多想其他,就隻在那裏,就在當下。培養你麵對任何事情都能淡定的心態,你才能活在當下,專注於當下!

活在當下即是幸福

人們不快樂的原因,不僅僅因為身上的生活壓力,還源於對過去的追悔和對未來的擔憂。這好比一肩挑了三副擔子,如何能不活得累?把過去、未來這兩副擔子拋開,就會備感輕鬆。

如何把過去、未來拋開呢?方法有四個:

第一,對自己的現在感到滿意

有人會想:我的最大煩惱就是對現在不滿意——不是一般的不滿意,而是非常非常不滿意。除非給我一百萬,除非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除非女朋友跟我言歸於好……否則我沒有辦法對現在滿意。

這些想法似乎有道理,可惜過於偏執:一定要在此時此刻得到某種東西,那怎麼可能呢?想馬上得到一百萬,除非去打劫;想馬上找到一份高薪工作,除非是做夢;想馬上……總之,我們要拋棄一定實現某個想法的念頭,以平常心看待眼前的一切。不管自己現在處於什麼境況,都是客觀條件和主觀努力造成的真實結果,這就是說,是我們應該得到的結果。

既然是應該得到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好比花一元錢買到了價值一元錢的東西,公平得很。如果因為花一元錢沒有買到一百元錢的東西而懊惱,那是貪心在作怪。如果以為花了一元錢隻買到一角錢的東西,那是高估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也是自找煩惱。

比方說,那個人為什麼發財?他受過的苦,他受過的累,他受過的驚嚇,他受過的羞辱,講出來都讓人直吐舌頭。他花了一百元錢,買到一百元錢的東西,不是很合理嗎?如果你希望像他一樣富有,可以從現在開始像他一樣付出。不過在付出之前,應該對眼前的結果感到滿意。就好比跑到商店裏,在沒有付款之前,要對沒有買到東西感到滿意一樣。

第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

有一則寓言故事:地獄的人口銳減,閻羅王著急了,趕緊召集群鬼,商討誘人下地獄的辦法。

群鬼各抒己見。

牛頭說:“我去告訴人類:‘丟棄良心吧!根本沒有天堂!’”

閻王考慮了一會兒,搖搖頭。他認為,即使沒有天堂,很多人還是不會丟棄良心。

馬麵說:“我去告訴人類:‘為所欲為吧!根本沒有地獄!’”

閻王還是搖頭。即使沒有地獄,很多人還是不會為所欲為。

這時,一個小鬼提議說:“我去對人類說:‘還有明天!…

閻王大聲叫好,當即決定采納小鬼的妙法。

這個故事的寓意顯而易見,導致一個人墮落的根源可能不是良心淪喪和為所欲為,而是拖延的惡習。而這一惡習會使自己的境況變得越來越糟,在絕望的情況下,極可能自暴自棄而丟掉良心、道德。

所以,要想抓住幸福,就要好好把握當下。今天該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眼前該做的事不要拖到後麵。這樣,你就能從容地掌控自己的命運。

第三,好好享受生活給你的一切

有人可能會說:我要什麼沒有什麼,拿什麼享受?

其實,隻要你會享受,永遠不乏可以享受的東西。現在是一個物質相對比較豐富的時代,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一般都能滿足。即使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也可以“安步當車,晚食當肉”。即使沒什麼可玩的,捉個迷藏,爬個樹,也是娛樂,怎麼會缺少享受的東西呢?

總之,快樂就在身邊,根本不必去費心尋找,關鍵要有一顆平靜快樂的心。

有人曾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修道用功嗎?”

禪師回答說:“用功。”

“如何用功?”

禪師回答:“饑來吃飯,困來睡覺。”

那人繼續問:“所有人都是如此吃飯睡覺,與和尚用功難道有什麼不同嗎?”

禪師回答:“不同。”

“有什麼不同?”

禪師回答:“世間人吃飯時不肯好好吃,百種索取;睡覺時不肯好好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