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猴子從哪裏來?誰是猴子的主人?(1 / 2)

猴子從哪裏來?誰是猴子的主人?

員工成長

作者:[美] 威廉·安肯三世

【 原著節選 】

《別讓猴子跳回背上》

管理者會在原本就忙碌異常的上班時間累積無數的猴子等待照顧,原因就出在他們一開始並不明了猴子是如何往上爬到他們的背上的。所以,讓我們為你抽絲剝繭,分析出猴子如何向上爬,從何處開始往上爬,以及會有哪些副作用。

往上爬的猴子讓你凡事拖延

每當你稍微離開座位一會兒再返回辦公室時,你會發現什麼?你發現當你四處從下屬身上抓猴子時,你的上司也沒閑著。你的上司正不斷孕育猴子。現在,他正準備生個雙胞胎、三胞胎以及四胞胎的猴子。所以,在你的公文夾、信箱或是電子郵箱中,你會發現上司丟給你成群結隊的猴子——一堆“來辦公室找我!”“這是什麼?”“請提交”“繼續”等留言。

現在,你有老板吩咐下來的工作要做,也有下屬給你的工作要做,可是你卻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完成這兩組任務。姑且不論其中牽涉到哪些利益。你的桌上可能擺著心上人的照片,你對位階高下也很敏感。如果不去考慮其中所牽涉的利益,哪一組猴子必須優先處理?不用說,當然是老板的猴子優先,其他的事情稍後再說。無論老板的猴子有多麼瑣碎,它們還是先得到你的注意。

如果你還是大惑不解,不妨這麼想:你對下屬承諾的事情,若無法達成,那就是“延遲”。如果老板希望你做的事情,你沒有做到,那可不是“延遲”——後果會嚴重許多,那是“不服從”。如果你是個事業心很強、小心謹慎的管理者,而且必須在“延遲”與“不服從”之間擇其一,你會選擇哪一項?你會選擇“延遲”甚過“不服從”,這就是為什麼往上攀升的猴子很容易被拖延。

你將如何擺脫延遲?很簡單,抓起所有下屬樂意交給你的猴子,如果你什麼事情都沒做,你的罪名是“延遲”;接著,把它們交給你的下屬。如果他們不處理,就是“不服從”。

領導迷思

如果這就是專業管理者完成任務與讓猴子不會餓死的方法,那麼,為什麼更多管理者沒有經常使用這個簡單的管理準則來處理下屬的問題?

在現代的管理文獻中,“不服從”這個字眼很奇怪地在層級關係的管理中缺位了。在以工時計酬的層級中、在軍隊中,我們會提到“不服從”;但在管理層次上,我們應該表現得很有禮貌。我們是共事者,我們是同事,強調地位差異顯得太沒品位。行為理論學家不喜歡這一套。但是如果你拒絕麵對現實,那麼你活該接受現實的懲罰。“不服從”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 (上司與下屬 )關係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沒有這套規則,你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依據。

兩敗俱傷

下屬占用的時間是如何發展出來的?為什麼猴子能不知不覺、隱而不見、無聲無息地往上跳?為什麼在管理者對它們一無所知時,便得到了這些猴子?原因就在於猴子開始往上爬時所用的方法。你走在走廊上,喬治對你說:“嗨,領導!我們出現了一些問題。”你知道問題就出在“我們”這兩個字上。

喬治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用“我們”來開頭,輕而易舉地讓你進入這種思考模式,認為這是大家共同的問題。換言之,他安排猴子一開始就踩著你們兩人的背往上爬——一腳踩在你的背上,另一腳則在他的背上。喬治知道當大家把話講完後,猴子隻要抬起腳,喬治便能輕巧地閃開,讓你獨自喂養猴子。這就是迅速靈巧轉移任務的方法。這也是“我們”做下屬的人所做的事情,而這也是全球企業讓“我們”弄得動彈不得的原因。

有兩種方法可讓你避免去背負別人的猴子。一種方式是訓練猴子不要抬錯腳;但更好的方法是,一開始便不要讓它們把腳放在你的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