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麼越忙越低效?(1 / 1)

為什麼越忙越低效?

員工成長

作者:鄭渝川

《別讓猴子跳回背上》

作 者:[美] 威廉·安肯三世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 價:36.90元

【 智囊推薦 】

一幅幅職場中真實鮮活的情景,一個生動有趣的企業管理譬喻,讓你跟隨作者一起思考,世界著名企業管理專家威廉·安肯三世傾力奉獻“猴子管理法”—— 一套實用高效的管理心法,讓高層管理者反思自己的戰略人生選擇,讓中層管理者找到時間管理的有效方法,讓員工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善用猴子管理法,那些任務逆轉、管理不力的場景更可能發生在對手的公司中。

“領導”、“管理”一般情況下,已經變成了忙碌、加班的代名詞。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那些身居高位的CXO,醒著的時候不是在開會,就是在趕赴某個會議、談判和公關秀的路上,再不然就是在為會議做準備,為處理日程表上的任務而忙碌。並且,就在應付這些日程、任務的過程中,還不時要抽出空來,對下屬提交的問題予以解答,或者進行一番重新部署。

忙成這樣,績效卻未必很高。更棘手的是,類似於為下屬解疑等工作,隻要予以承接,就會不請自來,變得越來越多。漸漸的,就會出現領導者越來越忙,而他(她)的下屬卻無所事事的局麵。領導者本人當然不願意接受這種狀況,通常采用增加對下屬的任務部署,或者調高其績效指標來“加壓”;問題是,領導方式、時間管理的模式不變,下屬被加壓,最終吃到苦頭的,還將是領導者自己,因為他(她)將因此被迫承接更多的請示……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好犯難的,領導者完全可以劃出一條界線,要求界限之外的事情,下屬不得請示,隻能自己完成。這是一種書本式的解決思路——一個企業即便可以根據自身職能、業務規模、規章條款等,劃出相對合理的各級“請示界限”,但仍無法周全到解決大量的“例外”個案。這其實也是現在下屬們向領導請示的主要內容,誰會拿常規的事務、問題去叨擾領導呢?

美國知名時間管理專家威廉·安肯三世將工作的“下一個步驟”形象的描繪為“猴子”。在工作做完之前,“猴子”不會無故消失,即不能讓“猴子死亡”;它將呆在一個人身上,這叫作“照管猴子”;而把時間花在這個步驟上,就是“給猴子喂食”。下屬來向領導請示,很多事情無法得到馬上解決,後者很可能說,準備好好想一想該怎麼做,請注意,這時候,“猴子”就跳到領導者背上,下屬則搖身一變,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監督者”,會時不時地來提醒領導,“我們什麼時候做出決定?”、“該怎樣解決這件事”、“我們什麼時候采取行動?”。這是一種混亂的逆向問責,讓領導者陷入越來越忙、越做越多、越來越低效的惡性循環之中,緊接著就是惡性拖延,怎麼可能有好的績效?

威廉·安肯三世所著的《別讓猴子跳回背上:為什麼領導沒時間,下屬沒事做?》一書旨在為深陷工作惡性循環和惡性拖延的企業各級領導者解困。要避免“猴子”跳到領導者身上,首先要明確“猴子”的所屬,要求下屬在彙報、請示、求助時確切表述“我(下屬本人)有一個問題”,而不能讓其含糊其辭地說成“我們(下屬和領導)有了一個問題”;領導者要做出樂意對下屬給予幫助的姿態,但應拒絕做出代勞的承諾。

很顯然,僅僅讓“猴子”跳回下屬的背上仍是不夠的,而需要設法讓問題、任務得到解決。威廉·安肯三世指出,領導者應將下屬訓練為真正能獨當一麵的(基層)管理者,啟動相應的“猴子”管理。首先,要求下屬開展簡潔的“猴子”(任務及各步驟)的描述,寫出內容清晰、篇幅短小的工作內容報告。事實上,如果人們能夠準確、清晰而簡練的描述某項問題,往往就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其次,領導者要發揮教練的作用,培養下屬工作上自力更生的能力,對其表現出的自製、耐性與堅持給予獎勵。

在開展“猴子管理”時,應注意的六項規則是:第一,確保你的“猴子”不會被餓死,也就是說不能讓任務失敗;第二,不要讓“猴子”過量,可分配給下屬,以達成最高的執行效率;第三,“喂養猴子”的責任必須落在下屬身上,領導者不應隨意性的越級指揮;第四,毫無進展不能作為重新安排“喂養時間”的借口;第五,盡可能讓“喂養猴子”發生在上下級麵談的場合,而不要用電子郵件、電話等替代,避免誤解的產生;第六,要求下屬在執行任務時,繼續貫徹簡潔、清晰描述問題及“猴子”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