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召回“智慧”的本能(1 / 2)

召回“智慧”的本能

員工成長

作者:李方

《人生的規則:靈性成長之旅》

作 者:[美]謝莉·卡特-斯科特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 價:29.90元

【 智囊推薦 】

書本書觀點深刻而睿智,作者認為,生命是一所終身全日製學校,每一天都在為我們布置著一堂堂需要修習的功課。無論是接受還是抗拒,這些必修課都將不斷重複,學會方止。而我們每個人都與生俱來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願景、信念以及內心智慧。隻要我們能夠平息思想裏的紛亂聲音、傾聽自己的內在精神,就能夠創造出自己渴望得到的理想生活,通往更高層次的真我。

前幾天微博上有人談到:定位、方法和努力,是人們取得成功的三大要素。我評論道:這三大要素還是比較狹窄的或者已經過時了。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人的能量級,隻有能量高才懂得定位,且能量高基本是先天的,後天修煉成的很難,這才是成功人士在現實中極少的原因。現在企業招聘員工,選擇的重點早已從考察專業知識技能,變成更多看情商、看溝通能力、看團隊意識了。《人生的規則——靈性成長之旅》再次告訴我們這些變化,讓我們從以往的一些錯誤人生概念裏解脫出來。我的新書《死去還是活來》的核心觀點其實與此書是一致的。我認為:中國的優秀企業之所以那麼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優秀的企業家極少,優秀企業家的核心是由於他們幾乎是天生具備較高正能量,而這個東西也可以通過後天的修煉來改善,隻是極難而已。我的第一稿曾經引用了一些中國靈性大師的觀點:一個是說人的能量是可以量化、可以分級的;另一個是說人的能量與累世的修行有關,且能量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可惜這些好的觀點在出版前,被“政審”掉了。其實他們不能理解我引用這些觀點的良苦用心:我們這個社會是個極其功利、極其物欲的社會,很多企業主急功近利、沒有任何底線的做法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種負能量的泛濫不僅影響他們本世,還將影響他們後世的道理。如果他們中間大多數人明白這個道理,或許這個社會將慢慢沉靜下來,回歸到“規則”的範疇。

《人生的規則》把人生比做一場遊戲,但是沒人告訴你遊戲規則,絕大多數人都是在遊戲裏麵瞎撞,結果機毀人亡的有之、鼻青臉腫的有之、迷茫絕望的更多……苦難何時是個頭?心靈大師謝莉為我們指出了“人生的10條規則”。筆者選一些特別有感覺的跟大家分享評論一番。

讓直覺來選擇

《人生的規則》作者力主以直覺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這與我們國家的主流哲學觀是相悖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國家占統治地位的哲學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它反對先驗的、先知先覺的東西。我們可以先避開枯燥的理論探討,聽一些故事。首先我們得承認,很多時候人類是被所謂“科學”和“知識”忽悠了,我們甚至“退化”到不如動物的一些本能。我們注意到,離我們最近的貓和狗這些動物的直覺要強於我們:它們在很遠的地方就能感覺到與它們個頭差不多的同性(特別是雄性)的存在,且馬上就興奮起來,毛聳立起來,開始狂奔過去,瘋狂地吼叫,對方也是如此。這種現象在夜間尤為明顯,視覺肯定看不到的地方,它們卻“感覺”到了對方的存在。人類其實是有這個功能的,隻不過被長期的左腦訓練(所謂學習)給弱化了。現代心理學的最新研究越來越證明:由左腦支持的邏輯、理性、知識在人做決策時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右腦主導的直覺、潛意識卻無比的強大。在做一些重大決定時,人們最終靠的是自己的直覺,而不是理性分析判斷。這也從另一個側麵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上學不多(往往小學水平)的企業主在決定企業發展方向時,靠直覺做出的決策多半是正確的。這些現象提醒我們:不管我們的主流哲學觀支持不支持,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自己的感覺,用自己的直覺做出判斷,人類開始回歸自我,找回原本就是自己的那些“本能”。

因果的源頭就是你自己

這個說法太對了。我們可以用一個更通俗的說法來詮釋這點——吸引力法則。這個法則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吸引相似的。如果人感到興奮、熱情、激昂、愉快、歡樂、感激或者豐足,那麼發射出的就是正麵的能量。相反如果感到煩躁、焦慮、壓力、生氣、憤恨或者悲傷,那麼發射出的就是負麵的能量。社會上太多故事在驗證這個理論:一些人事業上屢屢受挫,他們總是抱怨別人的不是,抱怨環境、抱怨社會對他們不公平。其實他們不知道(或者是不願意承認),這正是由於他們的某些潛意識缺陷造成的結果。他們的憤恨與煩躁引來的恰好就是社會對他們的負麵反彈,這個潛意識源不消除,他們恐怕一輩子都會活在負麵的環境裏。一些大齡女孩找不到對象,當你問她們到底要找啥樣的人時,她們會瞪大了眼睛說: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啊,不過……結過婚的不行,年齡太大了不行,沒有責任感的不行,沒有幽默感的不行,長的太“隨意”了也不行。誰都知道,當她給你列出這麼多“不行”後,誰還能認為她能找到如意郎君呢?再舉一個耳熟能詳的正麵案例:聯想老板柳傳誌無疑是成功的。很多人認為是他運氣好,或者說他趕上了好機會,然而事實還真不是那樣。柳傳誌作為教父級的企業家還真不是白給的。他的正能量基本上是天生的,這股正能量使得聯想像所有企業一樣碰到的危機與挫折時,總能化險為夷。而且在柳傳誌這股正能量輻射下,“吸引”了像楊元慶、郭為、朱立南等領軍大將;同時也“排斥”了像倪光南、孫宏斌等能力大、能量弱的人。後來發展的事實也證明,這些人在離開聯想後也確實沒有什麼特別的閃光點,沒有逃出“吸引力法則”的“魔咒”。應對這個法則,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法術可以破解。首先是認可自己的潛意識缺陷,認真麵對它,用修煉來漸漸地改善自己的負麵狀態,除此沒有其他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