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衝擊記

生活在多處/雙城通訊

作者:張蕙菁

近一個星期以來,中強度的冷空氣在上海造成氣溫驟降。對此,電視台氣象播報員表示:“上海今年第一次衝擊入春宣告失敗。”

聽見這個說法我真的受衝擊了。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不讓春天自自然然地發生了,而是像申辦奧運或舉辦世博那樣,有指標的,要積極爭取,提起精神,衝呀!

查了一下,原來氣象局對“入春”是有定義的。連續五天超過攝氏十度就算是入春。目前知道上海最早的入春,是在1898年創下的紀錄——2月14日。大家一聽說“入春”也是有紀錄的,鬥誌就高昂起來了,忍不住想破它一下。

萬眾期待之下,氣候在第五天忽然一變,又打回冬天原形,鎮日陰雨,入春功敗垂成。隻好安慰自己重在參與,至少我們曾經嚐試過。

尼爾·蓋曼有篇我挺喜歡的故事,叫作《10月當主席》,把1月到12月都擬人化,讓他們每個月在森林裏一聚。2月身材矮小,皮膚蒼白,衣服非藍即灰。8月是最胖的。9月舉止優雅,總是虛情假意地關心別人。5月是女的,留著黑色短發,抽著丁香味的小雪茄。6月優柔寡斷又守規炬。4月有一頭金發,很敏感,但也像艾略特說的,她是殘酷的。輪到10月當主席,也就是說這次聚會發生在10月,他們在森林裏圍著營火開始講故事。9月講了,6月講了,但都無法引起大家的共鳴。最後主席10月決定自己來講。他講了一個被家人忽略的寂寞小男孩,在墓園邊認識了一個朋友。在遊戲中,小男孩逐漸發現他的新朋友並不是活人,而是來自某座年代久遠的荒墳,隨著墓碑上的刻字殘缺,已經忘了自己的名字。故事的最後,寂寞的小男孩問,怎樣可以和你一起永遠留在墓園裏呢?

這個故事的效果很冷,從1月到9月都在這詭異荒蕪的氣氛裏接不上話,找個借口趕快解散聚會。最後隻剩10月和11月留在營火邊惺惺相惜,11月說“我喜歡你的故事,我的總是太陰暗”,10月說“那是因為你的黑夜比較長,而且你比較不溫暖”。

其實我也覺得10月說的故事很好。但冬天黑暗久了還是滿期待溫暖的春天。這與破紀錄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