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營改增”政策下企業稅負的變化及政策優化建議(1 / 3)

“營改增”政策下企業稅負的變化及政策優化建議

稅收與稅務

作者:黃義晏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營改增”稅製改革對企業增值稅稅收負擔的影響進行了探討,進而提出“營改增”後對我國稅收政策進行優化的措施,以期能為有關方麵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營改增 企業增值稅 影響 應對措施

012年初,營業稅改增值稅在上海開始試點,由此也拉開了全國“營改增”稅收製度改革的序幕,後來試點範圍逐漸擴大到北京、廣東、天津、湖北以及江蘇等12個省、直轄市;從行業上來說,2014年,我國鐵路運輸行業、郵電通信行業等也陸續開始施行“營改增”稅收製度。“營改增”是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對稅製進行變革的關鍵一環,並且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及稅負產生了重要影響。基於此,本文就“營改增”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及政策優化措施進行了探討。

一、“營改增”政策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一)“營改增”政策對企業的正麵影響:使某些行業稅負減少

從國家宏觀層麵來講,之所以要實施“營改增”稅製改革,其主要目的在於順應目前國內急劇變化的市場環境形勢,積極迎接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發展大趨勢。同時,“營改增”稅製的試點與實施,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通過“營改增”稅製的實施,轉變傳統的稅收政策模式和格局,通過改革稅製可以有效實現國內結構性減稅整體計劃,從而實現有效降低社會稅收負擔的目標。從整體上來講,“營改增”稅製的實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國內企業稅收負擔。增值稅主要通過兩個方麵給市場經濟帶來積極效應:一方麵,企業承擔的稅款減少會對開展市場活動的主體帶來正麵影響,另一方麵,落實稅改後,新稅製能夠引導市場對經濟活動的運作模式進行優化,正麵激勵效果更容易對企業生產行為產生直接作用。從執行效果來看,“營改增”稅收製度的施行,給國內各類行業、企業的生產以及經營等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1.建築行業。“營改增”稅製實施以後,企業的盈利隨項目投資成本中的直接費用開支、建材費占比的增大而不斷的增加,營業利潤較之於改製之前的各項營業利潤而言有了較為明顯的增加。對於國內一些增值額相對較小的建築工程項目而言,改製後的企業稅負也明顯減少,而且利潤隨之增大。從整體上來說,該稅製有利於減輕企業稅負。

2.交通運輸行業。基於對原來營業稅計稅方式的應用,現代企業在外購過程中產生的服務費用不能被抵扣掉,企業服務收入需以全額計征營業稅的方式進行納稅。在“營改增”稅收製度實施以後,打通了第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企業可通過有效的稅務籌劃,使其稅負減輕。例如,某交通運輸服務當期營業額為20億元。在“營改增”之前,營業稅納稅額為20×3%=0.6(億元);而在“營改增”稅製實施以後,納稅種類變成了增值稅,以11%的稅率進行計算,其稅額為20×11%=2.2(億元)。同時,若該企業在提供服務時外購費用為10億元,由於外購費用需按照17%稅率進行計算,因此進項稅額即為1.7億元。通過計算銷項、進項稅額之差,可以得知該企業應繳增值稅2.2-1.7=0.5(億元),較之於原來的納稅額,少了大約1 000萬元。由此可見,“營改增”稅製的變化,對企業稅負調節、行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顯著的影響,同時對企業的資金應用以及財務管理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