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翻轉課堂理念的《稅務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2 / 3)

其次,課程考核“重死記,輕活用”。《稅務會計》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過程講究實踐性,考核自然也應該注重實踐。一方麵由於課堂教學本身缺乏靈活性,導致考核無法脫離於授課實現靈活的考核;另一方麵由於考核的方式較為單一,仍以閉卷考試為主,以考核知識點為主,難以體現學科本身的實踐性、靈活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在這樣的考核方式下,學生從日常的學習到期末準備考試,都較容易被誤導。

再次,教學媒介“重傳統,輕網絡”。當前,很多高校已經實現教室多媒體全覆蓋,教師授課方式已經實現從過去傳統的黑板板書教學方式到多媒體授課的轉變。這對於具有較多案例教學的《稅務會計》課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具體應用中,很多教師隻是將多媒體看成是板書的替代,並沒有充分應用多媒體的功能。很多高校教室裏配備的電腦,並不能上網,導致上課過程中無法便利地應用超星、百度、網易教學視頻等網絡資源,更別說采用較新的“慕課”或“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方法了。

三、基於翻轉課堂的《稅務會計》教學模式設計

翻轉課堂在《稅務會計》課程的推廣,將使教師的角色從稅務會計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使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主動的研究者,使課堂教學從知識講授變成問題探究,使教和學從單向的知識傳導變成雙邊的互動。

筆者近兩年在《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嚐試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將《稅務會計》的教學設計成課前、課中和課後三個階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的班級學生,在實訓大作業的完成上明顯表現出較強的動手能力。結合“翻轉課堂”的理念和教學改革經驗,筆者將“稅務會計”課程的改革思路總結如下。

(一)課前教學準備。在教學準備階段,課程教師要先完成對課程的教學設計工作。主要是基於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分析,做好課前準備,製作課程內容(包括課程課件、教學視頻、課堂練習等),並準備好相應的教學環境條件(包括教學硬件設備、在線教學平台、網絡信息資源等)。筆者在《稅務會計》教學視頻的製作上,首先將教材內容按實際工作項目重新組織,然後再將每個工作項目分為若幹個知識點,圍繞每個知識點製作一個20分鍾左右的微視頻。微視頻的具體內容,既可以模擬稅務辦理工作流程,也可以圍繞某個任務(如掌握納稅申報表填製方法),還可以圍繞某個來源於實際工作的案例。視頻的製作盡量與實際工作接近,具有一定的情節性,生動形象,這樣對學生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完成教學資料之後,課程教師將學習資料發放給學生,由學生預習。在視頻製作軟件上,筆者選擇基於PPT的快速課件製作軟件,經常用到的有PowerCam、Adobe Presenter等,這些軟件的特點是人性化程度很高,在安裝完成後可以直接在PPT界麵生成可選菜單,教師可以在PPT界麵上進行解說錄製、動畫添加和試題的製作等項目操作,非常便利。課前教學準備階段是翻轉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石,直接影響到學生後續學習能否順利進行。

(二)課堂互動教學。在課前教學準備工作就緒之後,就進入課堂互動學習階段。在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看PPT和視頻、參與網絡課程、互動討論、協作探索、進行自測練習等方式,初步完成對課程內容的學習。例如,筆者在對納稅申報表填報內容進行講解時,通過多媒體教學,形象地將各項指標的計算和填列過程顯示出來,或者將申報的流程頁麵剪切下來,通過多媒體圖文並茂地為學生進行講解,指導學生進行納稅申報表的填製,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視頻學習之後,提供會計賬證表,指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並選擇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交流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獨立與協作的工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工作技能。

此外,《稅務會計》課程由於牽涉到一些會計事項的處理,比如會計賬簿的設計,各業務會計處理前後關聯情況的講解,難以在一張電子屏幕上顯示出來,因此在講授過程中可以運用FLASH技術,製作經濟業務發生的原始憑證表達方式(主要是票據、單據的開具和工資表的製作等)及憑證傳遞流程FLASH動畫演示,以便於學生在課堂內外加強學習和操作,理解和掌握各種崗位技能。在視頻展示之後,可以圍繞重要知識點和在實踐應用中的主要難點進行交互式討論,也可以讓學生模擬具體稅務實踐環節中的一些角色,如企業進行稅務登記時如何準備和操作,如何與稅務機關打交道,如何辦理稅務工作流程等,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和具體應用的理解,真正做到融會貫通的教學目的,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