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成本會計課程三段實踐階梯式教學改革探索(2 / 2)

第二階段: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單項模塊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人工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輔助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製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成本的計算。此教學安排在大二上學期。

我們選取長江電子有限公司的真實成本資料並進行加工作為成本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素材。在授課前先講解成本核算所具備的理論知識點,然後給出相應的成本核算票據,在教會學生識別票據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運用一定的成本核算方法完成相應的成本核算。比如,材料的歸集和分配核算。我們提供學生1個月的所有車間領料單、材料購入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及材料入庫單。理論講授:材料費用的歸集包括購入材料成本的確定和發出材料成本的確定。通常,購入材料按實際成本計量,要求學生拿出購入材料的單據(發票、入庫單)確定成本。對於發出材料成本的計量,按照領用車間歸屬,能明確歸集到車間某一產品的直接計入該車間該產品的成本,如果不能明確歸集的,需要先歸集到車間再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車間的產品中去;此時,要求學生拿出領料單,將材料的耗費歸屬相應的產品,編製各車間的材料費用彙總分配表後,教學生如何將成本歸入相應的 “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科目。實踐操作要求:①正確計算原材料的采購成本。②對不同的車間生產的產品品種所需的材料數量歸類,編寫材料耗用明細表;③編製各車間的材料費用彙總分配表;④計算原材料的加權平均單價,確定每一車間材料耗用成本;⑤編製記賬憑證,登記原材料的數量金額式明細賬(為便於學生的實際操作,每張票據均附文字說明)。這一部分的實踐要求學生手工操作,其中成本表格的編製、數據的計算可以通過EXCEL編輯。

第二部分為綜合實踐教學。此教學安排在大二下學期。

在實際中,成本核算並不孤立存在,而是貫穿於整個企業業務中,我們模擬兩個公司的全部經濟業務,將成本實訓貫穿其中。在這一實踐環節,我們不僅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確核算企業成本,而且要求學生結合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的有關知識能對成本進行有效管理。我們將學生分成五人一組,全班分成十個團隊,其中五個團隊做一賬套,其餘團隊做另一賬套。十支團隊相互之間可以自由往來,賦予雙方采購權、籌資權、投資權,讓學生自主決策采購的數量、采購的價格,生產的數量,資金的需要量、籌資的數額、應收賬款的賒銷期,投資的數額等。這一部分的實踐要求學生將手工操作與用友軟件相結合,除完成成本的核算外,還需對企業作出財務分析,寫出財務分析報告。

第三階段:安排在大二暑期。對大一上學期分成的十支團隊,重返調研企業,重點調研該企業生產的產品、自製半成品、原材料的種類、成本核算項目、設置成本會計科目、開設成本賬簿、選擇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原因、采購量的確定、生產量的確定、資金量的確定方法、成本的考核、成本存在的問題等。同時要求學生在校企合作企業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會計實習,實習結束後,要求完成實習報告。在大三開學初,進行實踐公開答辯。

四、實踐效果與建議

(一)實踐效果。(1)成本實踐教學貫穿大一、大二兩學期,使學生對成本從認識——了解——熟悉——深化有了階梯式變化,讓學生對成本就業崗位充滿信心。(2)實踐教學,秉承“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念,且教師授課資料來源於真實企業,更好地將成本會計理論知識結合實際。(3)打破了以往成本會計課程的考核隻以卷麵成績為主要依據的傳統思路,將每一次實踐教學學生所完成的調研報告、單項成本核算成果、綜合實訓成果、成本分析報告、實踐彙報答辯作為考核的主要指標。(4)學生能熟練使用EXCEL製作成本相關表格及運用函數計算成本,將手工操作與用友軟件相結合,既能核對賬表的正確與否,也加強了對軟件的應用。

(二)實踐建議。(1)成本會計的核算因不同企業、不同行業而不同,成本管理也不盡相同,但我們的實踐教學仍以工業企業為主,涉及麵過於狹窄,需要開設其他行業成本核算課程,相應擴充實踐內容,讓學生較好地掌握工業企業與其他行業企業成本核算的不同,增強學生就業的信心。(2)作為一名合格的成本會計人員,除了熟練掌握成本核算外,還需要對成本進行管理。培養的學生管理知識相對薄弱,有關這方麵的實踐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