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成本會計課程三段實踐階梯式教學改革探索(1 / 2)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成本會計課程三段實踐階梯式教學改革探索

財會教育

作者:付冬梅

摘要: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的一門主幹課程,在會計學科體係中有著重要地位,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因而在成本會計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應該更注重崗位實踐能力。我院自2010年開展三段實踐階梯式的成本會計課程教改實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關鍵詞:成本會計 實踐 教學改革

一、成本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對企業而言,成本會計崗位不僅需要及時並準確核算產品的成本,以便正確計算當期損益,同時應該參與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對成本進行管理和控製。為此,眾多開設會計專業的高職院校均把《成本會計課程》列入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課程,但在教學中,成本會計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具體表現在:(1)成本核算雖以工業企業為例,但缺乏製造環境的模擬,導致學生對產品的業務流程不清晰,不能理解成本核算的整個流程,且當製造環境發生變化時,不能舉一反三。(2)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重成本核算的講授,但對成本控製和分析講解不夠,在一定程度上與現實相脫離,無法滿足會計服務於經濟管理的要求。(3)教師講授了許多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學生到實際當中,無法自如選擇。(4)大多數院校將成本會計教學分兩個階段,校內理論教學和校外實踐。校內理論教學,包括材料費用核算、人工費用核算、輔助生產費用核算、製造費用核算、廢品損失費用核算,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其中穿插案例教學(或校內模擬實訓),但都比較孤立,不成係統,學生不能融會貫通,且業務以文字提示,與實際中的單據不相符,所以學生隻識提示,不識單據,很難在實際中開展核算。(5)沒有製定專門的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和標準。(6)成本實訓較繁瑣,學生又缺乏耐性,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大大降低。(7)校內成本實訓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但實際中需要對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為有效解決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自2010年開始探索成本會計教改實踐,並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成本會計課程三段實踐階梯式改革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成本會計課程三段實踐階梯式改革思路

樹立熟悉成本形成過程、形成環境,成本的分析、控製、決策與學習掌握成本核算方法並重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的兩段式成本教學方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模擬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采用實踐—理論+實踐—實踐三段實踐層層遞進的階梯式教學模式,突出滿足成本會計課程實踐性強、成本會計崗位技能性要求高的學習要求。

第一階段:在理論教學開始之前,帶領學生到校企合作單位參觀考察,詳細了解企業產品的每道生產工序,整個工藝流程,並加以記錄,分析成本的形成過程和形成環境並與成本核算人員交流,詢問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企業內部條件、外部環境變化對成本的影響,使學生對成本有一個感性認識。

第二階段:在學生對企業產品成本有了一定的認識後,結合成本會計理論,模擬一個企業的完整成本業務,對與成本有關的業務用文字加單據的形式提供,在講完每一成本業務所需相關的理論知識點後,學生開始實際操作。這屬於單項模塊實踐教學。在成本各單項基本業務熟悉的基礎上,將成本實訓穿插於綜合實訓,對成本核算再鞏固。

第三階段:把學生的專業課學習與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製定任務目標和要求,布置成本實習內容,要求完成成本課程實習報告。

三、成本會計課程三段實踐階梯式教學改革實施

我們選取了兩屆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該實踐教學,教學貫穿三個學期(見下頁表)。

第一階段:安排在大一上學期。我們將1個班50個學生分為五支團隊,分行業選取五個溫州支柱型產業的調研基地(展升眼鏡公司、東洋打火機公司、報喜鳥集團(服裝業)、康耐集團(鞋業)、長江電子有限公司(機械業),組織學生前往基地調研該企業行業類型、規模、產品品種、產品詳細生產過程,企業的生產車間類別、車間成本核算的內容、成本核算的方法、近兩年成本的變化趨勢。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詢問、攝像等多種方式初步了解一件產品的成本構成,要求學生完成企業產品流程圖的繪製。每支團隊調研完畢後要製作PPT在班級、全係作彙報交流,並寫出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