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執權柄 臨天下(1 / 2)

這天,我正駕牛車遊曆到楚國地界的一片荒無人煙的山林中,忽然聽到前方一陣陣虎嘯和許多人馬的慘叫聲。我連忙縱身跳到空中觀看,隻見有七隻老虎圍攻一大隊商人打扮的人馬在撕咬,在驚慌中四處逃竄的人們仍努力地想聚到一起保護著一名少年先走。這名少年手裏揮舞著一柄長劍慌不擇路地奔跑著,突然被腳下的石頭絆了一腳,重重地摔在地上,寶劍扔了很遠。當他急忙翻身坐起時,有三隻老虎已揮舞著利爪、張著血盆大口同時撲了上來。少年絕望地閉上眼睛大聲嚎叫起來,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三隻餓虎竟然被嚇得落荒而逃。

我在空中一聲清嘯,然後喝道:“畜生!還不快快離去”,並睜開第三隻神目如電般射下精光。當圍攻人群的老虎都嚇得匍匐著跑掉時,我飄落在那少年身邊,伸手拉他起來。盡管他嚇得臉色蒼白、驚魂未定,隻是國字型的臉上,方口闊目,獅鼻高顴,兩道長長的濃眉下,眼光仍陰冷如箭。又見其腦方耳大,邊骨四起,日月角懸。雖長的是虎背熊腰,但細皮嫩肉,唇紅齒白,伸出的雙手更是十字通貫,我暗暗吃了一驚,此乃帝王之像!少年站起之後,先去拾起地上的寶劍,然後才劍尖朝下握著劍柄向我抱拳施禮,道:“多謝先生救命之恩,”隨及又用劍在空中狠狠地虛劈了幾下,喊道:“我要殺了你們,這幾隻老虎!”雖然因為剛才的盡力嚎叫而喉嚨略帶沙啞,但聲調急促而鏗鏘,五行屬於火聲金音,是一個急躁而剛毅之人。

這時,人們才紛紛跑攏過來向這位公子請安,少年已恢複了淡定沉著的神色,詢問著其他人的情況,指揮眾人安置救護死傷者,安排下一步事情的解決之法,僅僅十三四歲的年紀竟然把問題處理的忙而不亂、井井有條。之後,才向眾人引薦身後的我,要求眾人感謝我的救命之恩,並且說尚未開口問及我的尊姓大名時,一旁卻有人說道:“公子,這是我的老師鬼穀先生。”

我定睛一看,原來是李斯,便馬上知道了那少年是誰。那少年點了點頭,便見李斯向我介紹道:“老師,您所救之人便是公子嬴政。“

”秦太子?”

“正是。”

“作為一國儲君,幹係甚大,經雲: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不輕身入荒蠻之地,豈會險被虎傷?”

“先生教訓的是,我們一行喬裝打扮,是為了拜訪這裏的一位隱者。先生學貫古今,智通玄微,又遍遊四海,可否明示當今天下之歸屬?”嬴政從容而言,但我卻知道他此行是為了探測一條快速入侵楚國的捷徑,便也不揭破他,卻也不給他想要的答案:“當今周天子德浸,天下變亂已起,各國均以富國強兵為要,天下形勢如白雲蒼狗瞬息萬變,不到塵埃落定,未能輕斷。此非常之時也,但治國之法,終為正途,老朽已活五百多年,閱曆甚廣,太子如果願聽,我可以試談之。”

“先生請講。”

“治國之道,莫過於道、德、理、法四字,不但順序不可顛倒,而且缺一不可。順道而治,為治國之根本,《道德經》講‘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不需要費力去做就能昌興於天下,治國就像烹飪小魚那樣容易,讓一切自然而然的發生,不但懷有異念的人因有自己的發展空間而不興風做亂,而且能力正強的人也不會擾亂大局的正常秩序,治國者更不會去無端幹擾這種順和大道的發展,因為他們都有著共同的需求和目標,所以才會同舟共濟、齊心合力(《道德經》第60章)。順道之後,就要養德懷柔而不爭民利,使天下歸心,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所以,最好的治國方法在於上善若水,則無所不及乃至於大順。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詬,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