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代宗狼狽東逃,百官都歸罪於程元振,並多次彈劾。程元振非常害怕,勸說代宗定都洛陽,代宗應允。郭子儀聞知後,上表勸諫,並提出應對之策。
代宗閱完奏表,對侍臣說:“郭子儀真是國家忠臣,朕決定返回長安。”代宗回京後,慰勞郭子儀道:“朕任用你太晚,才到這個地步。”並賜郭子儀鐵券,將他的畫像掛在淩煙閣上。
郭子儀的功勳,宋人徐鈞有詩曰:
身佩安危三十年,
讒鋒雖中節彌堅。
古今多少功名在,
誰得如公五福全。
說說這個“五福”,它是指: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月考終命。
先說“壽”。郭子儀生於697年,卒於781年,活了85歲。按照唐朝平均壽命為50歲,85歲的確是高齡。
再說“富”。晚年的郭子儀,皇帝賞賜的珍寶、田園無數;有八子七婿,孫子幾十個,到郭子儀過生日時,孫子的名字記不完;郭子儀的家人、家仆共三千多人,有的互不認識。郭子儀富得流油,但是人們不嫉妒他,皇帝也不嫉妒他,因為他的功勞大,享受這些完全合情合理。
三說“康寧”。郭子儀在戰場上沒有付過重傷,就算有人陷害他,他也能化解。魚朝恩派人挖了他父親的墳墓,代宗害怕他興師問罪。郭子儀見了代宗,代宗說:“朕聽說你父親的墳被挖,朕很傷心。”郭子儀卻哭著說:“我帶兵打仗時,不能完全約束士兵,有些士兵挖了別人的祖墳,看來這是報應啊!”
魚朝恩新建了一座廟宇,請郭子儀去參觀。宰相元載告訴郭子儀,說魚朝恩要害他。手下勸郭子儀不要去。郭子儀說:“如果他奉旨殺我,不去也是死;如果他沒有奉旨,他就不敢殺我。”
手下要求郭子儀衣服裏麵穿鎧甲,多帶人去。郭子儀卻隻帶了三五個隨從。
魚朝恩很驚訝:“你怎麼隻帶了幾個人啊?”
郭子儀笑了:“聽傳言說你要對我不利,所以少帶點人,方便你下手。”
這句玩笑話讓魚朝恩很感動,他拉著郭子儀的手說:“你是個長者啊,隻有你這樣忠厚的長者,才不會懷疑我啊!”
可以看出郭子儀的情商真的很高,連魚朝恩這樣的人都能擺平。李光弼打仗厲害,搞人際關係不行,這樣一代名將,因為擔心魚朝恩、程元振的迫害,鬱鬱而終,終年隻有57歲,實在可惜!
“攸好德”是說郭子儀的品德高尚。不僅魚朝恩能擺平,那些回紇、吐蕃等外族的人也買他的帳。
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娶升平公主為妻,小兩口吵架,升平擺起公主的架勢,郭曖卻不買賬:“你仗著你父親是皇帝嗎?有什麼了不起!我父親才不稀罕當皇帝!”
升平公主氣得粉臉通紅,入宮告狀。
郭子儀回家聽說這件事後,大驚,因為這一句話足以滿門抄斬。立刻把兒子五花大綁,押至金殿請罪。
誰知代宗聽了女兒的話,並不生氣:“駙馬說的沒有錯,郭令公要是想當皇帝的話,天下就不是我們家的了。”並命公主回家。
代宗扶起誠惶誠恐的郭子儀,說:“一句玩笑話,郭令公何必在意。俗話說‘不癡不聾,不做阿家阿翁’,小孩子的事,他們自己解決。”看來,郭子儀的美德已經完全征服了代宗。
最後說“考終命”,郭子儀壽終正寢,完美結局。
人們稱郭子儀為“五福老人”。
所以在曆代君臣心目中,郭子儀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