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1年,李光弼部與敵激戰於鄺山。賊勝,攻入陝洲(今河南陝縣),氣勢洶洶,全國形勢又轉惡劣。史朝義殺其父史思明,稱帝。梓州刺史段子璋反,攻陷綿州,自稱梁王。高適率部終得平定。
五月,李光弼任河南副元帥,為全國十五道行營中的八道行營總司令,出鎮臨淮。準備收複睢陽,阻止賊軍南下。李白聽到消息後,不禁熱血沸騰,這睢陽可是他的第二故鄉。
想李光弼為當世將才,不啻是漢代周亞夫。若能在其帳下殺效力,哪怕是灑熱血,拋頭顱,身首異處,也算是償報國心願,也算死得其所。
李白馬上借錢贖回寶劍,又借了一匹馬,穿上昔日宮錦袍,手執紅纓,雄赳赳氣昂昂投奔李光弼。他想李光弼見麵後,必委心重任:“有李白在,何愁賊軍不破?”李白快馬加鞭,忘了自己已是六旬的老人,一路顛簸,病倒了。鬱鬱回到金陵,病中完成《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禦十九韻》: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趙傾。
黃河飲馬竭,赤羽連天明。
太尉杖旄鉞,雲旗繞彭城。
三軍受號令,千裏肅雷霆。
函穀絕飛鳥,武關擁連營。
意在斬巨鼇,何論鱠長鯨。
恨無左車略,多愧魯連生。
拂劍照嚴霜,雕戈鬘胡纓。
願雪會稽恥,將期報恩榮。
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
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
天奪壯士心,長籲別吳京。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群公鹹祖餞,四座羅朝英。
初發臨滄觀,醉棲征虜亭。
舊國見秋月,長江流寒聲。
帝車信回轉,河漢複縱橫。
孤鳳向西海,飛鴻辭北溟。
因之出寥廓,揮手謝公卿。
“老了,老了,我真的老了,什麼也做不了。”李白萬分沮喪,況且身無分文,該去何處?當塗縣令李陽冰,篆書天下聞名。雖不相識,總是同姓,且試一試吧!
李陽冰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李白,這讓窮困潦倒的李白感動無比欣慰。李白的病再次發作,李陽冰傾其所有為李白請名醫,醫生說是腐肋疾,束手無策。
雖然李陽冰精心照料,李白還是日漸憔悴,自覺時日無多,枕上授簡。將其詩稿托付給李陽冰,李陽冰為其作序—《草堂集序》。李陽冰一字一句念,李白蒼白的臉色有了一絲光彩。
李白在病床上艱難地度過了這個冬天。次年春,朝庭捷報頻傳,李白眼中的光彩益強,竟奇跡般地從病床上站起來,逐漸行動如常,李陽冰大為驚歎。
李白道:“這都是叔叔精心照料之功,李白無以為報。”
李陽冰拍著李白的手,激動地說:“好了就好,好了就好。”
李白說:“我要出去走走,訪訪友,過些日子再回來。”
李陽冰說:“在病床上躺了這麼久,是該出去走走。但不能過於勞累,不要走太遠。”李白點點頭。
李白深知李陽冰是一個小小的縣令,為給自己治病,家中已是捉襟見肘,這次出門看能不能想到其它的辦法。
正是早春時候,青鬆樹下,猶有殘雪;謝公池邊,春草已發。過不多久,春滿人間,百花爭豔。李白隨口吟: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
病閑久寂寞,歲物徒芬榮。
借君西池遊,聊以散我情。
掃雪鬆下去,捫蘿石道行。
謝公池塘上,春草(一作風)颯已生。
花枝拂人來,山鳥向我鳴。
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
醉罷弄歸月,遙欣稚子迎。
李白出遊宣城,新任宣城刺史正是原永王幕下的大將季廣琛,而且兼任浙西節度使。李白投刺,季廣琛馬上答應接見他。原來是劉副節度使入朝敘功,正需要有人賦詩送行。酒酣之餘,李白洋洋灑灑寫下《宣城送劉副使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