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祝榆生:第三代主戰坦克總設計師(3)(1 / 1)

1999年和2009年,三代主戰坦克兩次在國慶大閱兵中亮相,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祝榆生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人”,這是所有了解祝榆生的人們的共識。祝榆生以其頑強的意誌、淵博的學識、寬廣的胸襟、紮實的作風,為民族、為曆史、為黨和軍隊樹立了一座永恒的豐碑。

三代坦克研製成功後,身為總師的祝榆生總是不停地“推卸”功勞。在科研工作曆次評獎或獎勵中,他都發自內心地要把名譽和利益讓給下屬。在他的支持下,他的主要助手、哈軍工裝甲兵工程係第五期畢業生王哲榮,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而他自己,始終沒有提出過院士申請。

建黨90周年前夕,當得知兵器集團公司要評他為優秀共產黨員時,他寫了一封信給黨組:“我從1938年10月入黨以來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黨員應該做的事,不值得宣傳……”

祝榆生淡泊的不僅僅是“名”,對於“利”他也是摳得出奇。當時,作為三代坦克總設計師,手裏掌握著數億元科研經費,而他卻一直在簡易樓房裏辦公,一張桌子是從木工房倉庫找來的60年代陳舊品,噪音很大的窗式空調也是幾經勸說才同意安裝的。上世紀90年代的一個冬天,祝榆生因公出差俄羅斯多天,對於換下的秋衣、襯衣等衣物,同事建議花點錢讓賓館洗,他說出差沒有這項補貼;同事要幫他洗,他說自己能行。最後,他將自帶的鉤子固定在牆上,把衣服掛上去,然後用左手一點一點地搓揉。研製項目結束後,他還將結餘下的近2000萬元經費悉數退回。

祝榆生生前司機陳明珠告訴記者:“跟著祝老30年來,他的夫人、家屬沒坐過一次公車。祝老的飲食十分簡單,中午總是讓我從食堂打兩個菜,用飯盒帶到辦公室,我們倆一起就著花卷吃,連口湯都沒有。祝老說,‘這樣快,可以把時間更多地花在工作上’。”

2003年,祝榆生被聘為集團公司特聘科技帶頭人,每月補貼4000元。2005年集團公司第一次科技大會授予祝榆生兵器工業科技發展終身成就獎,一次性獎勵20萬元。可對於這些補貼、獎金,祝老都婉言謝絕。

直到去世,祝榆生仍堅持住在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磚瓦樓的一層,水泥地麵和白粉刷過的牆壁,沒有任何時尚裝修。在狹窄的空間裏,舊沙發、舊書櫥、舊桌椅緊緊挨著。簡陋的屋裏,99式主戰坦克模型顯得格外熠熠生輝。

與祝老共事20多年、時任三代坦克副總工程師回憶起這位老前輩時動情地說:他的科研水平、人格魅力和理想信念,令人景仰。他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肖來勝 張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