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祝榆生:第三代主戰坦克總設計師(1)(1 / 1)

他用76年的黨齡譜寫了我國兵器工業的輝煌篇章,將96年的人生曆程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踐行了“把一生獻給黨”的錚錚誓言。

20歲,由黃埔軍校、國民黨布防部隊幾經輾轉投身陝北延安;30歲,示範實彈發射痛失右臂;66歲,受命擔綱第三代主戰坦克總設計師;72歲,身斷三根肋骨,仍堅持科研;80歲,炮彈試驗現場來回奔波……全國戰鬥英雄、第三代主戰坦克總設計師祝榆生於2014年10月23日與世長辭。他用76年的黨齡譜寫了我國兵器工業的輝煌篇章,將96年的人生曆程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踐行了“把一生獻給黨”的錚錚誓言。

祝榆生20歲入伍參加革命,從此與兵器事業結下不解之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他刻苦鑽研軍事科學技術,根據戰鬥需要創造和改進了20餘種武器和戰鬥器材,並培養了大批軍事幹部,為人民軍隊立下不朽功勳。

祝榆生1918年出生於重慶。1936年,18歲的祝榆生考取了黃埔軍校13期,在炮科學習了一年後,隨部隊到長沙、武漢一帶布防。祝老生前回憶,他不久在軍中結識了搞兵運的耿飆同誌胞弟。在耿大哥的建議和幫助下,祝榆生脫離了國民黨軍隊,於1938年輾轉來到延安。

1938年4月,祝榆生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軍事,同年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跟隨著黨,堅持在戰鬥和鑽研兵器的第一線,即便付出血的代價,亦無怨無悔。

入抗大後不久,祝榆生被派往抗日前線,成為八路軍115師的一員,後又作為軍事技術人才被調到新四軍。因為軍工技術過硬,祝榆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屢建戰功。

他創造了迫擊炮平射法;發明了坑道定向爆破法;設計了根據各種物體不同抗力係數製成的爆破藥量表;改進了阻擊戰車的觸發手雷……不到10年間,祝榆生根據戰爭需要,創造和改進了20餘種武器和戰鬥器材,被同誌們稱為“爆破科長”、“兵工奇才”。

解放戰爭中,祝榆生改任軍區司令部的軍事教育科長,負責全軍區的軍事訓練。在這期間,他把自己一整套爆破攻堅技術推廣傳授給各兄弟部隊,不僅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為培養部隊軍事指揮員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