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央為何強化紀律剛性約束(2)(2 / 2)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年12月發布的《反腐倡廉藍皮書》顯示,有91.5%的領導幹部、87.8%的普通幹部、84.8%的企業人員、75.8%的城鄉居民對未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表示有信心或比較有信心。

習近平也指出,全黨必須牢記,反對腐敗是黨心民心所向。有黨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敗鬥爭必定勝利。

但是,《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期采訪發現,在新一輪反腐取得進展、群眾叫好的同時,也有一些消極論調混淆公眾視聽,一定程度上給部分基層幹部群眾帶來困惑。

例如,反腐“危害經濟發展論”不時冒頭。持此論調者認為,力度空前的反腐使一些經濟活動放緩,高端消費市場普遍低迷,高檔餐飲酒店、會所、休閑娛樂場所不景氣,造成經濟下滑、投資減少、就業困難。長此以往,中國經濟增速恐現“硬著陸”,屆時將壓垮脆弱的金融體係,掀起難以收拾的經濟風暴。一些基層幹部說,這一論調始終在官場、社會、網絡上盛行,雖被批判多次,但仍有一些擁躉。

再例如,有人持反腐“過頭論”,認為反腐管得太多,查得太嚴,搞得“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

還有人持反腐“自黑論”,認為反腐揪出一大批蛀蟲,會讓百姓質疑為何黨內有這麼多人貪腐,影響公眾對黨的信心。

受訪專家認為,出現消極論調恰恰是反腐走向成功的“積極反映”。堅持“有腐必反、持續推進”的勢頭,清除腐敗存量,遏製腐敗增量,是遏止消極言論的最好辦法。

“我們應當對此表現出高度的政治自信。”高波說,絕大多數百姓對反腐是高度支持的,對這些“謬論”不必過於在意。

“越是直麵問題,越是反腐敗,越是能夠贏得黨心民心;越是掩蓋,粉飾太平,越是會失去人心。”任建明說,敢於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懲治腐敗,形成震懾,政治生態才能恢複,好的作風才能贏回。

但對於一些消極言論,也應提高警惕。本刊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的基層幹部在談及反腐問題時,往往會引用一些境外媒體或統計機構的說法。例如,在探討反腐“危害經濟發展論”時,有的幹部引用的是美國某銀行的報告。該報告稱,反腐將至少導致中國2014年經濟增長減少0.6至1.5個百分點。粗略估計,因經濟活動減少帶來的損失或達1350億美元。

“需要警惕的是,這類消極言論多為有人精心炮製撰寫,其背後往往有海外勢力、持不同政見人員等群體推波助瀾,有的甚至是國內的文章觀點到境外媒體發表,試圖影響國內輿論,‘內外勾結’抹黑中國反腐。”高波分析說。

“不是沒有掂量過。但我們認準了黨的宗旨使命,認準了人民的期待。”習近平總書記談及鐵腕反腐時所說的一句話,是對所有別有用心的消極言論的最好回應。

如今,公眾對反腐工作高度關注,並會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反腐。在高波看來,這對反腐工作是一種促進,並認為社會輿論也會對群眾身邊的基層腐敗,起到良好的震懾作用。

李成言表示,公眾對於反腐的熱情,可以轉化為政府進行堅決反腐的動力。他相信,今後黨中央會繼續順應公眾的期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屈辰 實習生 邵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