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顯示了中國不謀求排他性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基本立場,而是以“一帶一路”為重要抓手,形成全方位相互開放、互利共贏的戰略格局,打好“中華牌”,唱響“國際歌”。
“一帶一路”戰略作為一項重大國家戰略,既要秉承厚重的曆史文化,與古老的絲綢之路一脈相承,延續與沿線國家的傳統友誼,又要著眼於續寫現代文明,兼顧國際與國內兩方麵的戰略需求,高舉和平發展大旗,堅持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核心價值理念。
以沿線國家相互開放、互利共贏為根本宗旨,以“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為核心內容,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關鍵和抓手,以通達亞歐非的國際大通道為依托,以重點國別、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開發開放為先導和重點,以重大戰略項目為支撐,以人文交流為紐帶,循序漸進,重點突破。
最終,將“一帶一路”打造成與沿線國家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打造成普惠經濟帶與和平合作之路,再現“絲綢之路”曾經的繁榮與輝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建設就總體而言,應當有助於以下一些重大戰略目標的實現:
其一,安全高效的陸海空戰略通道網絡全麵形成,“五通”目標全麵實現,在產業投資、經貿合作、能源金融、人文交流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和重大收獲。
其二,構建一批全麵開放的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海上戰略支點,打造陸海統籌、東西互濟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其三,鞏固和延長戰略機遇期,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
其四,建立麵向亞非歐大陸和連接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均衡戰略布局,將“一帶一路”發展成為同時連接亞太經濟圈、歐洲經濟圈和非洲經濟圈的世界上最長、最大、最具活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國際政治、經濟、外交、人文、安全大走廊。
實現互聯互通,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逐步形成以點帶線,從線到片,促進形成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係,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爭取良好外部條件,使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
基礎設施方麵,以互聯互通為關鍵和抓手,近期應規劃實施一批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遠期與沿線國家的六條戰略大通道基本建成。
經貿合作方麵,重點推進機製建設、自貿區談判、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及毗鄰區規劃編製,市場開放度和貿易便利化標準化程度大大提高,逐步擴大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
產業投資方麵,重點建設一批工業開發區、產業園區和農業示範園區,逐步擴大對沿線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
能源資源合作方麵,重點建設一批油氣、火電、水電、核電及礦產項目,逐步擴大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石油、天然氣的數量,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增強我國戰略主動性和抗風險能力。
金融合作方麵,加快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設立亞洲債券基金,建設亞洲信用體係研究中心,並使之發揮積極作用,未來十年爭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達成本幣互換協議和本幣結算協議,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