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渭河旁的小院
帝都很大,但很整齊。整座四方豆腐一樣的城市裏,有無數窗格似的街道巷弄,所以當徐桐穿過數條悠長寬廣的街道,回到渭河旁的小院時天光已經大亮,晨光初起,溫暖的陽光穿過枯樹枝椏照在琉璃瓦上,整座城市如窗戶一般明淨安寧。
小院位於臨河的一條巷子裏,和街口門市有一些距離很是幽靜,往日裏除了偶爾外出讀書外,徐桐不曾注意過河岸兩旁的風景,如今春風正盛,河畔楊柳枝條更加柔軟,隨著微風輕輕擺動,不由讓他想起曾看過的一句話,濃濃糯糯柳線黃,帝都詩人形容垂柳真是恰當。
街口飄來熟悉的香味,是每日裏售賣豆漿油條的一對中年夫妻,和他住在同一條巷子裏,是鄰居。
因為身體不好,所以每日裏他的飲食種類和時間都很固定;但昨日裏他在小巷裏和人打了一架,又在清吏司枯坐了一夜,耽誤了很多時間,此刻時辰已經比平常晚了些,他卻還沒有吃早飯,確實有些餓。
來到粥鋪前,將懷裏的黑傘斜靠在桌沿上,要了一碗清粥兩個包子。早點鋪子不大,一張有些油汙的狹長木桌,和幾條結實的木凳,但生意很好,人們匆匆而來,吃過東西便匆匆離去,他吃的很仔細,就顯得有些慢。來帝都之前常聽人說“帝都居大不易”,其實帝都的東西很便宜,一碗清粥兩個包子隻用了十文錢,而且味道很好,物美價廉。
徐桐並不喜歡帝都的食物,那些樣貌極為漂亮實則油鹽極重的昂貴菜品並不利於修行,所以他常常買了東西回到小院自己做飯,尤其喜愛豆腐,眼下並不大的書桌上就放了兩塊方方正正的豆腐,一黑一白,帝都人真的很可愛,還做黑色的豆腐。賣豆腐的老人說那是魔芋,這其實是道家的一種食物,也是一種藥材,可以去腸沙,老人說味道很好他便割了一塊。
在租下這座並不廉價的小院之前,他其實已經在帝都待了很多天,一直居住在城西的客棧,之前也曾經去過清吏司兩次,隻是因為人太多每次都是匆匆而過,去了別的地方。
帝國有很多學院。
那是萬年之前與魔族的那場大戰之後,人皇感慨人族身體孱弱,專門為修行者所建。帝國的學院大半都在帝都,以舉國之力而行,這裏集中了帝國或者說大陸幾乎所有的有關有關修行的書籍,其中一部分是並不外傳的珍貴孤本。
他要去的地方便是那些學院裏的藏書閣。他來帝都是為了讀書,準確地說是為了看某一類或者某一本書,他有痼疾,是無人能治的病。
五歲開始煉氣,六歲便一夜入玄關,這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為對世人來說修行很艱難。世間修行者之所以珍貴,是因為修為境界得來不易,修行諸人的關隘竅穴皆是循序漸進一個個打開,去容納天地真元和自身氣機的流動,施展那些常人看來玄之又玄的天人手段。借天地以養己身,這其中的辛苦,比寒門士子魚躍龍門還要重一些。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時間裏隻破境一次的事情並不少見。
他並不怕辛苦,跟隨師傅遊曆大陸的時間裏,因為要經常為人治病,所以總是身在旅途當中,荒原之上缺少衣食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何況即便是聖人也需要日常的吃喝拉撒。問題在於他身體內的竅穴。六歲破境時他引動真元在體內循環往複,一夜間滿室光明,和常人隻打開幾個竅穴不同,破境後他氣海與幽府之間的諸多竅穴無論大小盡數打開。
這似乎是好事,竅穴盡開意味著隻要他不斷集聚真元,待氣海圓滿之後就會步入下一個境界,對旁人來說關乎生死的艱難破境,對他來說並不存在,似乎隻要他願意,便可以不斷破境直入天門。這種類似佛門轉世聖人般的天賦,是世間修行者想都不敢想的。
問題是他沒有佛門聖人那樣的金剛體魄,修行者凝聚真元的原因,就是讓它在經脈中流淌使用。常人修行過程中身體在真元不斷衝刷下,會變得更加強健,足以容納真元氣機在體內的迸發流動,他們的生命也會更加悠長。徐桐則相反,真元對他身體的鍛煉極為緩慢,破境之後遠比常人凝練的真元,在流淌過經脈時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損傷,更嚴重的是,破境之後,他的生命並沒有因此而延長,似乎還在逐漸減少。即便他每日不斷修行佛門用以鍛體的伏龍樁也沒有什麼作用。
六歲入玄關,然後便是一夜白首。
連師傅都無能為力。
這之後師傅就隻讓他抱樸修心,停止傳授他修行的法門,轉而讓他學習醫術,但他沒有停止真元的使用,因為生命的消逝依然在繼續,溫養真元可以延緩生命消逝的速度,但也僅僅是延緩。所以他來了帝都。
跟隨師父的十多年裏,徐桐遊曆過大陸上很多地方,看過很多關於修行方麵的書,人族的、妖族的甚至有一些是關於魔族的,但其中並沒有適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