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兀鷲”,副駕駛座的巴特指著前方,對我們而言,“兀鷲”比停車的指令更加好使。順著巴特所指方向,我們看到四五隻高山兀鷲在前方的山坡上空盤旋,許久沒有離開,前方或許有動物屍體,我們決定上前看個明白。

在巴特的指引下,我們的車開進山坡前的一片草場,車輛緩緩向前移動,而兀鷲也越來越多,它們都往一個方向飛去,好像開會似的,我們在背後悄悄地尾隨,在一塊窪地上,發現了它們的秘密。

約30隻高山兀鷲在瓜分一頭死去的犛牛,裏麵還夾雜著兩隻禿鷲和1隻胡兀鷲。它們都是食腐動物又是同類,互相合作有福同享並不奇怪。可是有一種動物的出現卻讓我們困惑不解,兀鷲群中竟然還夾雜著一匹狼,發現它的時候它正將頭伸進犛牛的腹中盡享美味,臉上沾滿了犛牛的血,完全不顧身旁還有一群兀鷲。而兀鷲呢,反正食物豐富也吃不完,也沒有排擠,當然更不會發現遠處車裏還有幾個人在望遠鏡下悄悄地觀察著它們。

直到我們下車後,它們才有所察覺,先是那匹狼悄悄離開,而後幾隻兀鷲開始飛走,我們靠近獵物,剩餘的兀鷲極不情願的離開了。現場是一片窪地,四周都是積雪,中間躺著一頭犛牛,腹部已經被兀鷲們掏開。很明顯這是一頭成年的犛牛,從現場鮮紅的血跡判斷,應該剛死不久。可是問題隨之而來,它是怎麼死的,雖然兀鷲們就在現場,但是有點動物學知識的人都知道,根本不是它們所為。而一旁鬼鬼祟祟的狼,雖然隻有一隻但卻有重大嫌疑。可是沒有目擊者,證據不足,我們無法對這隻狼做出有罪推定。

還是有人看見了凶手。一旁古倫溝的門衛人員告訴我們,早上的時候他遠遠看到幾隻毛色偏白的東西,在追趕一頭犛牛。此處天山狼的毛色偏白,看來它們的嫌疑最大了。動物界的恩怨我們無法幹涉,此案就此結束。雖然無法緝拿凶手,不過我們還是獲得了有價值的信息:原來在我們印象中以腐肉為生的高山兀鷲對新鮮的肉類更加感興趣,看來食腐隻是無奈之舉。我們進入古倫溝繼續尋找下一處巢穴。

海拔雖高,但路還是比較好找的。按照柴主任提供的地址,過了古倫村再走3公裏就到了。我們密切注意周圍的岩壁,前方我們發現兩個巢,紅色的山崖上,兩處白色的痕跡格外顯眼,不過不是兀鷲的巢,它們的巢一般集群分布。一麵山崖上孤零零的兩個巢很有可能是金雕的,早已廢棄多日。前方打探,當地牧民進一步確定就是“布魯庫特”(當地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稱金雕為布魯庫特)的巢。

我們繼續前行,大約又走了3公裏,我們終於發現了第2個巢區,高山兀鷲的巢區。遺憾的是,這是個空巢,岩壁上空留下些白色的糞便,在雨水的衝刷下已經有些模糊。為何都是空巢呢?

一輛輛滿載著挖掘機的卡車告訴我們,離這裏不遠就是礦區。為了不幹擾夢想發財的人群,它們除了離開別無選擇。此處已經深入天山100公裏,它們離開後還能去哪兒呢?

無奈之下,我們隻好原路返回,來到古倫溝口,我們決定再去看看早上那群兀鷲。到達時現場還有八九隻,家犛牛的後腿和腹部已被吃光,粗略估計,吃掉的部分有100公斤。一天大概有先後60隻兀鷲進食,每隻食量約為1.5公斤。可能由於吃得太飽,當我們下車後幾隻都已經飛不起來,隻能以步帶飛,笨拙得像隻鴕鳥。而犛牛背上的那一隻更是大膽,我們走近後它仍舊不願離開。對兀鷲而言,野外尋找食物比較困難,找到就要一次吃飽。

天色已晚,我們選擇返回,希望下一次再來的時候還能見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