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振興經濟(3 / 3)

至此,創設木植公司,這一原本建立在修建鐵路上的夢想,最終因為鐵路計劃的取消,終歸隕落。但不管怎樣,從後來者的視角觀察,1905年以後黑龍江省木植公司的大量創設,恩澤的首創之功不可湮沒。

三、奏請自鑄銀元

黑龍江省雖處邊疆,製錢周轉向來充裕。後因去路多來源少,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左右,製錢流通日絀,特別是丈地放荒之後,流民廣集,商賈輻輳,以致出現錢貴銀賤,齊齊哈爾闔城經濟頓形滯澀的局麵。為此,恩澤極力籌措疏通錢法之策。首先鑄造銀元與製錢相輔而行,凡交納地租、稅、厘暨鋪商遇有交官錢款,如果製錢不敷,均準以銀元代交。倘地方官吏以及商鋪故作挑剔阻撓,則將予以嚴懲。同時,為緩解市麵艱圜,維持圜法,又規定運貨出城車輛,攜帶製錢數量,不許違犯。經此調劑,圜法始得維護。

其時,恩澤還孜孜以求江省自鑄銀圓。黑龍江地處北方邊陲,曆來缺銀少銅,流通的金屬貨幣主要是他省代鑄及關內輸入。與南方各省自鑄銀元意在抵製外國銀元不同,黑龍江所需銀元主要用於發放俸餉和軍餉,同時緩解銅錢緊缺。最早為黑龍江代鑄銀元的是湖北省銀元局,代鑄的銀元是“湖北省造光緒元寶”。

光緒二十二年三月,黑龍江恩澤將軍上奏《為請將部撥俸餉解鄂鼓鑄銀元事奏折》,陳述黑龍江“製錢缺乏、百物昂貴、圜法不通”,請將戶部撥發的官兵俸餉劃解鄂省鼓鑄銀元,以資利用而恤兵艱。奏折還說:以江省之瘠苦,一時無此財力購機鼓鑄。如果購器設廠一時未能應手。”此折說明恩澤將軍請鄂省代鑄銀元隻是“藉資補救”的辦法,盡管財力不支,他還是希望本省能夠建廠自鑄銀元。

鄂省代鑄銀元領回發放後,“色優平足商賈稱便,因之錢法頗覺疏通”。但“為數無多,江省地麵遼闊,實屬不敷周轉”。於是,恩澤將軍在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奏報朝廷,除繼續請求代鑄外,還提出要購置機器,自行鼓鑄。清廷準奏。這表明,清廷已經原則上同意黑龍江自鑄銀元的計劃。

光緒二十四年,恩澤派員奔赴上海,在德國洋行訂購了鑄造銀元的全副機器。同時在省城選好廠址。還準備從湖北省銀元局借調工匠幫助生產。購買的機器設備也在年底從德國船運到了營口,陸路北上運抵省城。籌建銀元局的工作似乎即將成功。但是,恰逢黑龍江銀元局正在籌建時,情況突變。光緒二十五年四月,朝廷下旨聲稱,各省設局太多,分兩、成色難免參差,不便民用,且徒糜經費,為此,各省毋庸另籌設局。至此,江省銀元局的籌建工作告一段落。

眼見黑龍江銀元局的籌建工作半途而廢,恩澤豈能輕易放棄。光緒二十五年六月,恩澤再次奏請撥款設局,鼓鑄銀圓。朝廷對此並未允準,認為“該省需用銀圓,盡可就近由吉林搭鑄,著懍遵前旨,毋庸另行設局”。至十二月,恩澤(時已因病去職)再奏,指出“江省銀圓,附吉林搭鑄,諸多窒礙,請仍準自鑄,並調鄂省銀圓工匠來江承造,俾敷通省之需”。折中重點陳述吉林代鑄銀元有六不便:一是鎮邊軍餉運達已屬不易,再輾轉鑄元,實在延誤時間,軍士望眼已穿,勢難代鑄;二是軍餉不能代鑄,隻能用俸餉,但俸餉又一時湊不出足夠數量;三是即使軍餉俸餉全部鑄元,也不敷全省流通,需要搭鑄市麵之銀才能滿足;四是黑龍江泥淖縱橫,運輸護解費用太高;五是沙俄在黑龍江修建鐵路需用大量銀銅錢,搭鑄的那點兒銀元不敵搜刮,必致抹兌盛行;六是籌建銀元局已經花費數萬金,若停止將造成浪費。

恩澤將軍因病去世後,壽山升任黑龍江將軍。黑龍江銀元局事宜由壽山將軍繼續辦理。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終獲朝廷允準。曆經兩任將軍的不懈努力,黑龍江自鑄銀元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回顧恩澤一生,我們會發現,其思想變化的激烈集中於最後五年,即黑龍江將軍任職期間的五年。在這五年內,恩澤完成了一個將軍向政治家的轉變。雖然由於內憂外患,恩澤的實業救國設想最終都落空,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去認識一個“聽將令”的將軍為救國所進行的思想激烈的鬥爭,熱忱地向開辦實業靠近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