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尋到一枚西周碧玉環,上麵橙色的沁像金色的菊花,美得使人屏息。人在旅途,心在旅途。把它掛在胸前,多了陪伴,多了厚重。如玉,醇靜柔潤,不再孤寂,不再浮躁。

去見劉徹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讀了很多關於漢武帝的書,喜歡上聰慧的具有雄才大略的劉徹,做他的粉絲已多年。剛到西安,司機說,西安的黃土埋皇帝,有七十幾個埋在這呢,人家都搶著去看秦始皇陵。我說,秦皇漢武,秦始皇陵和茂陵,都得看,必須的。

西漢王朝,凡214年,曆經11位皇帝,有9座位於鹹陽原上。最為顯貴的有五陵,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稱作“五陵原”。古詩中“五陵年少爭纏頭”、“五陵裘馬自輕肥”,就是指這。

先去霍去病墓,內有茂陵博物館。霍去病祁連山一帶決戰千裏,將匈奴主力橫掃,並打通絲綢之路。皇帝嘉獎他,給他蓋大房子。他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武帝並不介意去病的語言生硬甚至有點年輕人的驕狂,仍然毫不猶豫地喜歡這個得力戰將和忠臣。可惜去病因一場風寒早逝,才24歲就人去馬歇。劉徹悲催啊,調來玄甲軍,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

去病墓上建有“覽勝亭”,環亭能見一公裏外的漢武帝、李夫人、霍光等人的陵墓。近在身後的,是衛青的墓。由於喜歡漢武帝的緣故,曆來對他的這兩位“帝國雙壁”舅甥追慕不已。如今,英雄就在眼前,心中激蕩的不隻是敬佩,還有一層無與言說的難過。站在去病的墓塚上照張像,衛青墓做背景,要把他們都帶回去。

李夫人和平陽公主,一個美得傾國傾城,是皇帝最愛,卻在死前不讓皇帝一見病容,博得千古傳唱。一個為皇帝推薦了皇後衛子夫,舉薦家奴衛青。後來漢武帝作主把守寡的平陽嫁給衛青。劉徹說:當初我娶了你的姐姐,現在你又娶我的姐姐,這蠻好玩嘍。兩個美人的墓,在薄霧裏仍然清晰可見。放眼好好看看吾女輩先人:一溜青塚,澄靜安詳;一縷柔情,綿延至今日的霧靄裏。

最後一站去茂陵。看完茂陵博物館,司機就喊開拔了,說等下會經過茂陵。

漢武帝的梓宮,是五棺二槨,外層是黃腸題湊。“黃腸題湊”是漢墓喜歡的方式,辛追夫人墓就是。《漢書·貢禹傳》說:“武帝棄天下,霍光專事,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錢鱉牛馬虎豹生禽。”《新唐書·虞世南傳》還說“陵中不複容物”。秦皇漢武竟然驚人相似,都把國家賦稅的三分之一用於修建陵墓。牛馬、虎豹、飛禽等從葬活口就不說了,據說漢時赤眉軍盜茂陵,一支軍隊幾十天搬運,竟然沒搬完一半隨葬物品。

茂陵就在車窗外,看見了!“英雄從來隻數君,荒墳猶自上侵雲”。《關中記》裏說:漢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茂陵占地麵積5萬多平方米,四周方形,平頂,上小下大,形如覆鬥,莊嚴穩重。“茂陵何崔峻,巍巍一望中”,拔地而起的陵墓,突兀在茫茫翠綠的平原上。

越來越近,能清晰看見陵墓上株株翠柏,條條黃土小路自下爬山而過,黃綠相間。樹是特地栽種護陵的,那一條條路,是當地百姓日日穿行所至,好一幅世俗圖景。原來,劉徹一直就在人們腳下、眼前。倏地,書中那個古人複活了,不再遙遠,不再神聖。如同一個友人,可欽佩,可懷念,可觸碰。

我要去爬山,我要去跟他一起照張相!想象著在山腳坐一坐,撫摩地麵與他接觸,穿越時空與他交流。那一刻,真的心動,為一個神交多年終於得見的友人近在眼前。可司機不肯停車,眼睜睜看著那個覆鬥陵墓,在窗前由遠而近,由近而遠,咫尺天涯。該扁的司機,你知道為這一刻,我準備了幾十年嗎?隔著車窗瘋拍幾張照片,黃綠相間的覆鬥陵墓,是這次拍攝的幾百張照片裏最動人的,永遠是。

正好友人問我:“天天大雨,一向不見你,哪去了?”我回說:“去看夢中人劉徹,一路追尋至此,不管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