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育:在傳承中創新
觀點參考
作者:王銘波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書法教育是對學生的情趣、性格、修養、意誌進行全麵修煉的過程,是集育德、啟智、健體、審美、創造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獨特的教育。書法特色學校的建設必須有如此清醒的頭腦和高遠的認識,為此,我們開展了以下幾方麵的嚐試:
一、在校園書法文化建設中融入創新元素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在整體構建校園文化時必須讓學生成為校園文化的主人。我們在建構“翰墨書韻”校園文化時,欣喜地發現,學生不僅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而且正是有了他們的參與,創新行動才得以不斷地開展:學校“書苑”中,擺放了幾張石桌,每張石桌的台麵上專門挖出一個凹槽,台麵下掛了幾支毛筆。下課了,學生來到王羲之像旁,取下毛筆,蘸著凹槽中的積水,在石桌上寫水書,他們或獨自練習老師教的筆畫,或三五成群相互評價、討論,有個性的學生還興致勃勃地進行創作……“詩苑”中,我們專門製作了詩歌台,每塊大理石台麵上有一條條防腐木,上麵刻著學生自己書寫的唐詩,學生作品的展示讓他們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中創新的主體。又如,我們設計了學校的吉祥物,以毛筆頭為原型,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率真活潑。之後,我們以此為母體,為每一間專用教室設計了獨具個性的子體,接著,學生又根據班級建設的主題,設計了班級的吉祥物:有的帶著博士帽,手捧百科全書;有的則是小蜜蜂的形象飛舞在校園中。讓學生作為校園書法文化的參與者、創造者,不僅有利於構建個性鮮明的校園文化,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在書法課程設置中增強體驗內容
心理學研究表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維。而隻要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空間和愉悅寬鬆的學習氛圍,他們就能主動參與,大膽思考。為此,我們努力拓展書法教育的形式,豐富書法課程的內容,在校本課程中係統地為學生安排了六項體驗項目,分別是活字印刷、製筆、造紙、裝裱、拓碑、篆刻。另外,我們還專門建造了一個書法教育體驗館,目的在於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創造自由自主的氛圍,激發創新靈感。
以“碑拓”為例,學生首先了解“碑拓”的起源,了解了從長期沿襲的“白底黑字”為書法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的格局到“黑底白字”的書法作品,是人們為了流傳、臨摹而自成一格的書法“複製品”,明白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之一的書法藝術,之所以能夠代代相傳,是因為我們的祖先不墨守成規而作出的努力和創新的結果。
再如“宣紙的製作”,我們首先讓學生了解造紙術的由來,然後讓他們自己學著泡紙漿、撈紙、揭紙、烘紙……在體味中國古代深厚的造紙文化底蘊的同時,發現古時候的烘紙比較麻煩,它把酒精加入到管子中加熱,而現在完全可以用更為便捷的方法替代,於是,電加熱的烘紙機出現在了我們的體驗館。這些寶貴的創造靈感正是來源於動手操作的實踐中,來源於開放的學習內容及方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