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親情為主題的繪本閱讀探究(1 / 1)

以親情為主題的繪本閱讀探究

觀點參考

作者:章婧

我喜歡帶著孩子們讀繪本故事,那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孩子們像一隻隻蝴蝶,扇動著用無邊的想象和好奇做成的翅膀在繪本的大花園裏穿梭、停留。他們見證了《大老虎和小老鼠》的友誼,經曆了《瘋狂星期二》,認識了《有個性的羊》,跟隨《母雞蘿絲去散步》,分享了《蚯蚓的日記》,到《彩虹的盡頭》去尋找真正的寶貝,一起愛上了《花婆婆》《彩虹魚》《小房子》……,愛上了故事裏的一切,其中包括三隻幸福的小兔子。

在《猜猜我有多愛你》中遇見主動說愛的小兔子,在《我討厭媽媽》中遇見不理解愛的小兔子,在《逃家小兔》裏遇見逃不出愛的小兔子。三個故事都是以孩子喜愛的小兔子作為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以傳達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作為故事的主要思想內容,將這樣的三個故事放在一起帶領孩子開展以親情為主題的閱讀活動對孩子的成長很有意義。同時三個同一主題的故事在情感表達、人物性格、故事情節上有著很大的差別。所以,在帶著孩子閱讀的過程中要抓住三個故事的特點,有主題、有針對地開展好閱讀活動,引領孩子走進故事當中,從圖中去發現故事,與故事進行對話。

1.拓展情節空間,融入情感體驗。

三個故事在表達手法上都有重複性特征,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小兔子和媽媽一次次用不同的長度、距離來表示對對方愛的分量;《逃家小兔》以反反複複、變化無窮的逃和追敘述了一段愛的故事;《我討厭媽媽》以討厭媽媽的種種做法傳達孩子內心的種種不滿。這種重複性的寫作手法簡單、生動,孩子易於記憶和理解,是孩子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還有一個好處便是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拓展情節空間,讓孩子順應情節、入情入境地參與到故事中去演繹一段故事或進行情節猜想。

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和《逃家小兔》以對話為主,那麼在講故事中間讓孩子猜猜接下來媽媽會怎麼說,猜想的過程就是對媽媽的愛的體會過程;再如《逃家小兔》可以讓孩子想象小兔還想怎麼逃,媽媽又是怎樣找到他的,自己設計一組對話;《我討厭媽媽》中說了媽媽許多討厭之處後出現了四個“還有”,還有什麼討厭之處呢?作者有意省略了,但給人以想象,這個情節空間是故事本身提供的,鼓勵孩子借助對小兔的了解或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補充。這樣的閱讀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力,而且將孩子不知不覺地送入故事中加深了情感體驗。

2.抓住人物性格,讀出故事風格。

同一主題下的三個故事像三個不同的音符,用各自的旋律演奏出愛的樂章。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營造教學的情境,帶孩子讀故事也要有情境,而這種情境是故事本身賦予的,所以要關注故事的風格是快樂的、憂傷的、寧靜的還是喧鬧的,然後用語言、用情感來渲染。

《猜猜我有多愛你》發生在臨睡前寧靜的夜晚,這是一個安寧、祥和的氛圍。盡管小兔子一直與大兔子在“比賽”,但他的語言裏、動作裏充滿了對大兔子的愛,故事的結尾也保持了故事的整體風格,寧靜、溫情。讀這個故事時,老師的語言是輕柔的,充滿愛意的,用母子之間的愛彙織成一條抒情的小河,輕輕地在孩子的耳邊、心間流淌。

《我討厭媽媽》和《逃家小兔》中的小兔子有些淘氣,故事情節幽默、有趣,如果將小兔子賭氣、不高興還有小小的叛逆讀出來一定能讓孩子們獲得情感共鳴。聽故事時,有的孩子覺得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小兔子,特別興奮。但這兩個故事的結尾都有情感轉折,準備離家出走的小兔子放下了所有的抱怨、倔強,撲到了媽媽的懷抱裏,老師讀到這兒要轉變語氣,將藏於心底的愛一下子噴湧而出,讓感動彌漫開來。

從同一主題的故事中抓住人物不同的性格,讀出故事的風格,讓孩子的心緒隨著故事跌宕起伏,陶醉其中,感動其中。

三隻幸福的小兔子的故事是我為孩子們精心挑選的成長禮物,在眾多精彩的繪本故事中讓孩子們遇見這三隻小兔子,受到一次源於親情的感動和洗禮,透過三隻小兔子,讓他們看到自己、看到愛。

(作者單位: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