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打開起步作文的一扇窗
觀點參考
作者:夏璦琳
不少三年級學生不會寫作文,甚至怕寫作文。他們分不清寫作文與寫一段話的區別,寫著寫著就無話可說了;更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不少“流水賬”,別看洋洋灑灑,可是寫的都是連篇廢話,重點不清,不知所雲。其實,起步作文教學並不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教師隻要注意教學藝術和方法,為學生打開起步作文的一扇窗,帶領他們暢遊文學的天空就不是一句空談了。
1.激發興趣,起步作文的“敲門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興趣最關鍵的就是要寓教於樂,要能帶領學生將枯燥的習作變成一種遊戲。
以三年級下冊的教學為例,“習作2”要求:“為別人畫一張像,可以畫同學、老師、家長,還可以畫想象中的人。畫好了再寫一寫,除了寫外貌,還要寫寫他的性格、愛好。”這是一篇寫人的作文。於是,課堂上我“將計就計”,先要求學生畫畫身邊的人物,最好是自己的同學。學生先是一臉疑惑:作文課難道可以畫畫嗎?待得到老師確切的回答後,他們將信將疑地拿出白紙,找準作畫對象,“唰唰唰”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或鮮活或可笑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後,學生推薦作品現場展示。看著投影儀上的畫像,大家饒有興味地猜測著畫的是誰。猜對了,就由作者上台介紹這位同學的特點、愛好。學生可興奮了,一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遊戲結束,我便布置大家將剛才的描述寫下來。因為有了遊戲的親身參與,學生興趣盎然,奮筆疾書,毫不費力就完成了這次習作,更有不少學生,還將這次的繪畫作品也一並貼在了作文本上,為本次習作添上了一抹亮色。
2.引導觀察,起步作文的“潤滑劑”。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最主要途徑是觀察。起始作文的教學應當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年級上冊的“習作4”,要求學生“走出校園,到公園去,到田野去,觀察迷人的秋景,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或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三年級下冊“習作3”的要求也是異曲同工:“人人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隻要你是個有心人,即使在草叢、樹林、池塘甚至泥土裏,也會有許多新的發現,把你的發現寫下來吧。”完成這兩篇作文時,學生都是興致勃勃的,下課、放學,總會看到校園的花圃邊、草叢裏,圍著三五成群的孩子,他們根據課堂上老師的指導,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細心地尋找,激動地討論,煞有介事地研究。經過親身實踐,寫下的作文新穎真實,細致入微,讓人感動,甚至有不少我們成年人熟視無睹的現象,也被他們挖掘得活靈活現,充滿童趣。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觀察周圍世界”,“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實踐證明,教師指導好學生習作之前的觀察方法尤為重要,它如同潤滑劑,確實能為學生的習作減少不少阻礙,提供許多成功的機會。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