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學生數學學習的應然呈現
觀點參考
作者:陳娟
學生的主動學習是建立在真實的學習需求之上的。隻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一教學中應該呈現出的真實的、自然的狀態。本文借助江蘇省常州市博愛小學潘老師執教的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秒的認識》一課,談談通過怎樣的教學設計,能使學生在學習理性的數學知識的同時,真實地呈現出學生數學學習的應然狀態。
1.導入的設計,真實地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
導入簡潔明了、貼近主題,能高效地喚醒學生看似淺薄但又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曆。學生是感性的,在一定的情境中,他們瞬時就會在記憶的倉庫中提煉出所需要的場景與畫麵。在學生知道什麼是“倒計時”的基礎上,教師問:“你在哪裏見過?”學生記憶的閘門就被打開,說出他們見到過的或者經曆過的一些關於“倒計時”的事件來,如激動人心的跑步比賽、值得期待的廣告後的動畫片,這些是他們生活經驗的真實表象。接下來,教師隨機播放了一些關於“倒計時”的畫麵,如廣告、火箭發射現場、新年的到來、奧運會開幕式等,然後揭示要學習的時間單位“秒”,這對於教與學而言,時機的成熟性就不言而喻了。
2.“1秒”的體驗,真實地表達了學生的年齡特征。
學生對其心理活動以及思維過程的表達是直接的、簡單的,他們會借助於各種形象的語言、豐富的表情來表達他們對事物的認知,使抽象變具體、無形轉為有形。本節課在對教學重點問題“秒”的概念的建立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學生的這一特征結合得天衣無縫。在學生初步認知了“秒”在鍾麵上怎樣表示時間等一些基礎知識以後,教師問:“時間就是這樣一秒一秒地過去的,你能用聲音、動作等表示出一秒一秒的時間嗎?”學生拿起自己的小鍾,放到耳朵上,聲情並茂地讀出了一秒一秒的時間,在打節奏的環節上,學生表現出的純真贏得了在場聽課教師的嘖嘖稱讚。
3.“30秒”的感悟,真實地折射出了數學學習的真諦。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怎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學與用的辯證關係?本節課在學生對“30秒”時間的感悟上,做了一個很好的範例。課的中間,教師播放了一段《藍鳥》的音樂來放鬆一下學習的氣氛,當第一遍《藍鳥》音樂回蕩在會場上空時,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音樂唱了起來,稚嫩的聲音真實地表明他們此時此刻正在真正地享受這一放鬆的時刻,當學生參與完“30秒,我們能做些什麼呢?”的環節後,教師說:“請大家估一估這個音樂有多少秒。”會場上空再次響起《藍鳥》音樂,這時,沒有一個學生再跟著唱,他們在一秒一秒地打節奏或默數。學習了“秒”,通過這樣的一個環節,用“秒”就水到渠成了,這種潤物無聲的教學設計,真實地道出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真諦!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雲港市新浦區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