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效體驗:讓品德課堂綻放恒久魅力(1 / 2)

有效體驗:讓品德課堂綻放恒久魅力

教海探航

作者:程曉琳

【摘要】學習是以體驗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的過程,品德建構是在現實的人際互動中通過道德的體悟學習實現的。從“體驗”入手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解決品德知行脫節問題的關鍵,是品德課堂提高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體驗生活品德課堂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體驗是最好的老師”這一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釋說:“一件事,聽到了,隨後就忘;看到了,也就記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對小學生來說,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隻有親身實踐和體驗到的才刻骨銘心,終生難忘。《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也強調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學生正是在體驗的過程中,使感知從深刻到內化,然後獲得感悟;學生也正是在對各方麵的反複體驗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如何更好地發揮體驗這支“催化劑”的作用,提高品德課堂的實效性?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研究思考:

一、抵達心靈:在充分的對話中有效體驗

1.將靜態的課本內容轉化為動態的體驗活動。

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不是邏輯推理,而是要讓學生體悟、理解和感動。為此,教師要善於將教科書中的靜態內容,轉換為教室裏學生自己的活動,將靜態的教材“激活”,賦予其能夠讓學生接受、認同的實際意義,引導學生在親曆中得到體驗、在熟知裏發現新知。

【案例】《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課《不給鄰居添麻煩》

師:同學們,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好,賽金寶。鄰裏相處,貴在互相理解、互相體諒。大家說說看,我們平常家裏的哪些活動會影響到鄰居呢?

生1:有一次我家太陽能熱水器上水時忘了關閥門,水溢出後滲到鄰居家了。

生2:搬凳子、桌子時要輕輕的,家裏的拖鞋要軟底的,否則響聲會影響到鄰居。

生3:我反對。我覺得響聲有時候無法避免,如果在家裏每時每刻都要小心翼翼,那多別扭啊!

……

(此時恰巧樓上班級的同學在上音樂課,課中老師讓同學們隨著音樂自編小舞蹈,拖動桌子、椅子的聲音,踏步聲不絕於耳,同學們的發言聲都被淹沒了。)

師環顧全班同學,默不作聲,良久,問:同學們,說說你們此刻的感受?

……

評析:用心捕捉教學中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學中,教師本來想讓學生談談家中的哪些活動會影響到鄰居,沒想到節外生枝,恰巧樓上班級的一次課堂活動意外發生,教師立即隨機應變,巧妙地調整課堂環節,使教學活動由“執行教案”走向“互動生成”。學生在這特定的情境氛圍中心靈受到撞擊,從而開始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行為帶給別人的感受,此時無需更多的說教,答案已在每個人的心中。

2.用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強調:“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因為小學生的道德體驗主要來源於親曆親為的實踐活動,源於自身的生活體驗。為此,課堂教學要努力有創意地將課本中的生活模擬出來,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有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的時空。

【案例】《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十一課《請到我的家鄉來》

師:同學們,俗話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誰能用幾句話來誇一誇我們的家鄉呢?

生:……

師:受市文化局的委托,準備在我們班招聘部分同學組團成立旅行社,包括旅遊線路的策劃、食宿安排、導遊等。上個星期我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成立旅行社,小組成員各人申請職位,各負其責,做好充分的準備。下麵我們各小組來一次旅遊策劃PK,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同時我們邀請了部分老師擔任評審團,看哪一小組的成員最終勝出。

(各小組成員交流彙報,有的用網上下載的視頻介紹,有的以照片加文字的形式介紹……)

評析:讓學生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參與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遊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是一陣子,而是要在係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腦子去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