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讀書三境界(2 / 2)

李太玄之所以最開始習文,還能如此恐懼的修為境界,就是因為李太玄文思泉湧,作出一篇篇千古絕唱,引得大量文氣入體,增強修為境界。

而歐鈺正是諸葛老人所說的第二從境界,歐鈺已經讀過萬卷書了,真正意義上的萬卷書,而不是虛指很多書。

諸葛老人留給歐鈺的藏書,足有萬卷。但是歐鈺對於人情世故,不說一竅不通,卻也顯得木訥。寡言而善思,其他人感覺難免就是呆頭呆腦的。

李太玄是靠作出千古絕唱而獲得文氣,不過其他大多數文人作出文章,都不會獲得文氣。

如若隨隨便便作出一篇文章就可以獲得文氣的話,文人的修為境界一定是最高的,一定會力壓道家和釋家,隻需要無腦作出各種粗製濫造之文,隻圖數量,不圖質量,即使是每次所獲得的文氣不多,數量足夠的話,那也是不敢想象的。

所以歐鈺隻是默寫他人著作,就能獲得文氣,要不是有孟尼去前車之鑒,那幾乎是匪夷所思的。

再說諸葛老人歸納的第三從境界,那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個道理就很淺顯易懂了,但是需要那些讀書人否定先賢聖人之言,往嚴重了說,不異於欺師滅祖。

讀書人自然不敢,這也正是諸葛老人鄙夷那些讀書人之處。要知道,聖人成聖之前,仍然隻是個普通人而已。

難道後來的成就可以抹殺以前的繆言嗎?

諸葛老人相信,好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卻沒有人敢指出來,至少不敢當這個出頭鳥。

而諸葛老人本來就修的不是儒家正道,甚至諸葛老人根本不覺得自己屬於儒家,隻是其他人把諸葛老人劃分為了儒家,諸葛老人隻是懶得分辯罷了。

卻說歐鈺此時,還不知道自己此時得到了多大的機緣,仍然隻是努力集中精力應付麵前的考試而已。

或許正是因為歐鈺這種心無旁騖放狀態,文氣居然源源不斷地湧入歐鈺的體內。

而此時,有的人就坐不住了。蜀國算是和漢唐同理連枝,蜀國的強大,自然是其他有異心的諸侯不願意看到的。

把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是最安全,也最穩妥的做法。不過正當這些人待進一步動作之時,諸葛老人卻是一陣威壓,使得其他人不敢動作。

暗地裏的動作,一旦放到了明麵上,那可是撕破臉皮的節奏。各諸侯國都還沒有做好準備,所以隻能暗自忍下。

再則,諸葛老人趕到蜀國所需的時間,也會快得多。

雖然都是瞬息之間,不過一息還是兩息,對普通人不過多呼吸一次罷了。

但是對於成聖境界的高手,卻是可以扭轉戰局的。

不過這一切都與歐鈺無關。歐鈺隻是一門心思作答而已,不多時,歐鈺還是作完了《南華真經》。

雖然這次隻是要求寫出南華真經的開篇《逍遙遊》,不過歐鈺卻是如同停不下來一般,手不知酸楚似的,《逍遙遊》之後,《齊物論》、《大宗師》,一個接著一個寫了下去。

要知道,《南華真經》一共著錄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

三為數之極,想必《南華真經》所著三十三篇,都是暗含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