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讀書三境界(1 / 2)

歐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次正場第一次測試,所花費時間最多的居然是《南華真經》,而不是琴棋書畫。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

《南華真經》的開篇《逍遙遊》,如此淺顯得不能再淺顯的文字,歐鈺居然看著越發陌生。雖然歐鈺手中的筆還在寫著,不過此時內心卻完全處於放空的狀態,手中也是在不由自主地寫著一般。

眾人都沒有發覺,甚至是修為最高的宋玨都沒有半點感覺。不過當今天下,修為達到了成聖的幾位大能,居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了遂城府。

而這幾位大能,居然還包括了諸葛老人。沒想到諸葛老人一個踽踽老者,居然達到了成聖的境界。一位成聖境界的高手,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漢唐坐擁整個江山,明麵上的成聖高手也就諸葛老人一個而已,而且還消失了好多年。

不過其他諸侯國也不敢輕舉妄動,成聖高手瞬息之間,就可以到達千裏之外,更別說發動一場戰爭了。成聖境界之下的戰爭,還可以靠人去爭鬥輸贏,決定成敗,到了成聖境界之後,一個人就可能改變戰局。正是因為諸葛老人是存在,才壓著其他蠢蠢欲動的諸侯。

再說歐鈺此時,寫著《南華真經》,隱隱間,居然有文氣外溢。不過這絲文氣非常淡,淡到近乎於無,所以宋玨等一眾已經踏入先天境界的高手都不曾發覺,不過卻是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轉變。這種轉變類似於普通人一朝練出氣或者念力,踏入了後天境界一般。

但是這卻是最純正的文氣,純淨得就連已經成聖境界的高手都顯得有些不淡定了。頓時好幾股意念集中到了歐鈺身上,雖然沒有威壓,沒有敵意,不過卻是一種試探。

歐鈺這種機緣,數千年來,擁有之人屈指可數,而且無一不是得到了大成就的。儒家開山鼻祖,也就是莊休沐的弟子孟尼,就是得到了這種文氣,才一舉開創了儒家。

儒家分類很多,琴棋書畫,還有很多小門類,如雕刻等,也有詩詞歌賦等所謂的正道。

諸葛老人就是儒家入道,不過卻是觀星之術,算是所謂的旁門左道了。

所以諸葛老人從小就對歐鈺灌輸現在儒家所謂的正統都隻是些無病呻吟之輩。

但是諸葛老人卻不是讓歐鈺抵觸所謂的詩詞歌賦,而且要有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一味地盲從。

諸葛老人和歐鈺說了自己關於儒家的幾個境界,不是修為的境界,而是看書的境界。

第一從境界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個很好理解,剛開始讀書就是死讀書,讀死書,沒有其他捷徑。而歐鈺也是如此做的,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正是如此。

第二從境界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這個稍顯晦澀,不過稍加理解,也很好理解。就是讀書始終不如去外麵增長見聞,李太玄當年就是遊曆山川河水,才作出一篇篇千古絕唱。

文人作出詩文,自有天道指引,文氣下凡,有人說是天道指引,也有人說是文曲星君眷顧。雖然眾說紛紜,不過對於文人的裨益卻是顯而易見的。

好的詩詞歌賦根據質量高低,首次開卷,會有文氣淬體,所以文人如若沒有拜官,大多數便是如此修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