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廷爭(2 / 2)

長孫無忌瞅準時機,奏道:“啟稟陛下,我西征大軍大獲全勝,可喜可賀,更讓人欣喜的是吳王和越王兩位殿下表現出色,頗有當年陛下的風采,臣以為應加吳王和越王的封戶。”

聽見長孫無忌誇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更加高興,正要準奏之時,一個人說話了。

“臣以為不可。”,李世民一看,原來是魏征。

魏征接著奏道:“這幾年我大唐雖然四夷賓服,連年豐收,但隋末大亂對天下的傷害太大,我朝現在的戶口不及前隋鼎盛時的三分之一,國庫也沒有那時充裕,不宜為諸王增加封

戶。”

李世民有些不高興,但卻又不好說什麼,畢竟魏征的話句句在理,李世民也不好為自己的兒子爭封戶。

“稟陛下,魏大人此言臣不敢苟同。”長孫無忌反駁道。接著,長孫無忌說道:“自古以來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既然兩位王爺有大功,加封幾百戶封地有什麼不可以的,況我大

唐富有四海,黎民億兆,難道還缺區區幾百戶封戶。”

魏征冷笑道:“區區幾百戶?那是國家出,不是您長孫大人出,自然不心疼!”

這一句把長孫無忌噎的夠嗆,“你!”長孫無忌怒道,卻又礙於在朝堂之上,不敢發作,氣氛開始尷尬起來。

此時有一個沉穩的聲音揚起,“稟陛下,臣以為長孫大人和魏大人說的都有理。”定睛一看,原來是中書侍郎岑文本。

李世民正愁不知道怎麼化解尷尬的場麵,見岑文本有話要說,便問道:“岑愛卿有什麼話要說?”

岑文本道:“長孫大人說的對,有功自然要獎,這樣才能激勵將士為國效力,魏大人也是為國家著想,臣以為,賞是必須得賞,但未必是封戶。”

“哦,那又賞什麼呢?”李世民饒有興致的問道。

岑文本不慌不忙的說道:“吳王和越王兩位殿下是皇子,衣食不缺,封戶多幾百戶少幾百戶沒什麼區別,沒必要和國庫爭那點賦稅,臣以為作為皇帝的兒子,朝廷的屏藩,應該多

多負有保衛國家的責任,不妨以吳王為左領軍衛大將軍為皇上把守長安西門,以越王為左千牛衛大將軍保衛陛下,這樣即可以激勵將士們為國征戰,又不用減少國家的賦稅,豈不

是兩全其美。”

“不可!”長孫無忌驚道。隨即知道自己有些失態,忙向李世民謝罪道:“陛下,臣一時激動,失言了。”

李世民道“:愛卿盡管說,朕恕你無罪。”

長孫無忌想說什麼,但又怕說錯影射到皇帝,隻得說:“兩位殿下年齡輕輕,委以重任似乎不妥,怕眾將不服。”

“長孫大人此言差矣。”禦史大夫蕭瑀說道,蕭瑀接著說:“吳王急行軍強過無水無草的破羅真穀,在烏海痛擊伏允,又在突倫川全殲伏允殘軍,越王為阻截伏允殘軍更是險些遇

難,如此戰功,誰會不服,難道隻有長孫大人的外甥能當大將軍。”魏王李泰前不久剛當上左武衛大將軍,而李泰卻從未領兵,蕭瑀的話有所指。

這時柴紹出列,激動的喊道:“老臣從軍幾十年,聽聞兩位殿下如此英勇,心裏是敬佩的很哪,兩位殿下有陛下當年的雄風,臣服。”

話說道這個份上,長孫無忌也沒有什麼說的了,太宗聽從了岑文本的建議,稍作修改,下詔任命李恪為左千牛衛大將軍,李貞為左領軍衛大將軍。

為了安撫長孫無忌,李世民給他加封一百戶封戶,長孫無忌推辭,李世民不準。

走出大殿的長孫無忌失望透頂,岑文本,師從已故宰相封德彝,封德彝是楊妃的人,蕭瑀是前朝蕭後之弟,蕭後是楊妃的嫡母,柴紹的兒子柴哲威是李恪的死黨,李貞的外祖母是前隋觀王的女兒,還有那些朝上的前隋舊臣,李恪和李貞,尤其是李恪,此戰所表現出來的強悍和其背後的強大實力,讓這位當今國舅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