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對高職生就業的作用
探索與爭鳴
作者:張訓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3)09-000-01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提出體育教學要為專業服務、為就業服務,提高就業能力,提升就業質量,同時也應為培養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體現出它的價值。
關鍵詞體育教學高職生就業作用
體育教學應服務於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將其作為培養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時也應為培養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體現出它的價值。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專業技能、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隻有具備了深厚紮實的基本功、知識功底,才能在教學中抓住教學內容和核心,變繁為簡,變深為淺,變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從而全麵發展學生的能力。因此體育教師更要加強自身業務知識、業務能力的學習提升,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素質。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就業的作用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能夠培養高職學生就業時所需的體能,塑造健康的體魄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因此,他們必須首先要具備足夠的體能,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這也是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現在企業對員工的健康體魄高度重視,他們希望自己的員工都具備自己工種所需的體能素質,因而在招聘的時候把身體體能作為考核的首要條件,一些企業招聘時首先對應聘者進行體能的考核,考核通過者才進行專業考核和麵試。甚至有的企業還根據企業的工種要求特別製定出與本工種相關的體能測試項目,比如在規定時間內跑完3000米至5000米,考核應聘者吃苦耐勞、頑強拚搏的精神。由此可知,無論是企業還是高職學院都一致認可體能的重要性,並強烈要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體能的訓練。這給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體育教師要以豐富多樣的手段來加強學生的耐力素質訓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拚搏的精神,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以提升就業率。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能夠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就業競爭力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尤其是創新型人才,更是我們急需的。在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就明確提出,要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其能力應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入手,隻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地思維,並逐漸養成善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才可能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學生有能力在畢業之後,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提高自我的就業競爭力與應變能力。
(三)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能夠培養高職學生的就業心理素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與抗挫折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正確看待、分析處理在就業過程中的一些困難以及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而體育教學能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這些心理素質。例如:在組織籃球教學比賽,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分析己方和對方的優勢和劣勢,采取什麼戰術?在比賽時沉著應戰、不被對方牽製。在比賽處於優勢時要正確對待,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而在處於劣勢時,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分析和對待失敗,鼓勵隊友英勇善戰,發揮出己方的正常水平。教會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能自暴自棄,不要互相責怪,要沉著冷靜,多觀察、多分析、靈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