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情感教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雙贏”作用(2 / 2)

二、教師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即情感領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要求,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情感領域發生積極的變化,產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領域的過程。教育家夏沔尊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從中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教師通過自己優美的動作示範,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這就是以形激情。教師在情境教學時,通常是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聲調、節奏來描述情景,使同學們進入到情境之中,也是以聲激情。

(一)情感教學對學生起調節作用

這裏說的調節有兩個方麵,一是行為調節,二是情緒調節。例如,當教師看到學生有消極的情緒和行為時,可以通過情感交流,引導學生可以用體育運動來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和極端行為,讓學生的情緒和心情慢慢的往積極的一麵轉變。教師通過了解不良情緒與行為的原因,如果用自己的切身體會、感受與學生交流、溝通,這樣會達到以情育情的調節效果。情感調節好了,學生自然能從體育課中獲得美好的身心體驗,從而滿足了學生的生理、心理和個性全麵發展的需要。伴隨這種需要的滿足,學生也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並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快樂,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情感教學對學生起誘發引導作用

所謂誘發,不僅是活動的誘發、智慧的誘發,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誘發、情感的誘發。作為體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轉變自己的觀念,真正的意識到其實教學不僅僅隻是一種傳授體育知識以及體育技能的認知活動,而且是一種師生間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動。針對學生中所產生的兩極性,教師必須善於發現學生的情感變化,對於產生積極性的變化時,教師更應該給與鼓勵,使學生能掌握更好的技術動作,當學生產生消極性的情緒時,教師要進行耐心的引導,並給予支持和鼓勵。而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借助嚐試、練習、交流以及老師的點撥和鼓勵,很容易克服存在的心理障礙和技術障礙,繼而順利掌握所學的動作技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學習需求上的滿足和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積極情緒,情感也得到了肯定性暗示。

三、總結

教師的情感,關係著教學的成敗,學生的情感,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實施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是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作為體育工作者,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情感的動力功能,增強練習內容和方法的情趣,甚至對情感程度不明顯的教材加以發揮,誘導情感,提高教學藝術,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總之,教師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產生了濃厚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4.

[2]張祺.情感的感染性與品德教育[J].體育教學.1990.01.

[3]張惠英.情感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生之友.2011.08.

[4]周勇.情感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