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心黨建”:貼近民心凝聚民心(1 / 2)

“民心黨建”:貼近民心凝聚民心

黨建交流·實踐創新

作者:霍慶濤

9月16日,高應齊從合作社拿到入股分紅的3000元,仔細數了兩次後揣進口袋。去年,他用6000元入股,當年就分紅3000元,加上今年所得,股本已全部收回。在銅仁市德江縣堰塘鄉高家灣村,像高應齊一樣的村民,領著“三金”過上幸福生活的有217戶,占全村的90.7%。

高家灣,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村寨,老百姓一直在傳統農業耕種中為溫飽而掙紮。兩年前,這一狀況開始改變,一批黨員幹部通過大力招商引資,搶抓項目落地,立足於“借水養魚、借地生財”,盤活土地資源,激發村民創業幹事熱情。目前,這個村有龍頭企業4家,專業合作社1家,建大棚600多個,食用菌基地2個,觀光園1個。村民流轉土地收“租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入園上班掙“薪金”,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8000元。

這是銅仁實施“民心黨建”以來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銅仁市實施以“紮根基層貼近民心、建強堡壘凝聚民心、同步小康永固民心”為主要內容的“民心黨建”工程,在2895個村(社區)建立“幹群連心室”,選派12825名幹部進駐。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提高了能力,形成黨建工作新格局。2014年8月18日,《中共銅仁市委關於深入實施“民心黨建”工程的決定》出台,“民心黨建”將進一步推動銅仁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第一辦公室”到了群眾家門口

銅仁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皮貴懷介紹,“民心黨建”通過創建“幹群連心室”這一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群眾的為民服務載體,全麵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體製機製,為開放創新、先行先試、後發趕超、同步小康提供堅強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群眾反映的事,耐心聽,認真記,實打實辦。今年春節期間,玉屏自治縣平溪鎮木壟村易家組村民易尚林在工廠上夜班回家途中,不慎跌下10米高的堡坎,造成腿骨嚴重性骨折。禍不單行,他的兒子又患上了腎結石急需動手術。災難的降臨讓易尚林一家犯了愁。其家人到“幹群連心室”反映後,“幹群連心·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姚江濤和村裏的幹部,多次到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協調,幫助落實工廠賠償及誤工費7萬餘元,解了易尚林家的燃眉之急。

“幹群連心室”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立足辦小事,服務大民生,讓黨心民心得以彙聚。銅仁市按照“簡潔、整潔、清潔”和“一棟民房連民心、一塊牌子展主題、一張卡片亮身份、一套製度定規範、一本日誌記民情、一本台賬解民憂、一個會議連民心”的標準,在2895個村(社區)創建“幹群連心室”,各級駐村幹部接訪群眾129.61萬人次,化解糾紛8258起,解決群眾實際問題5.1萬個,協調項目6316個,協調解決資金1.6億元,把聯係服務群眾的“第一辦公室”推進到了群眾家門口。

2013年7月19日,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永春部長批示:“‘幹群連心室’很好,印象深,要與基層黨建緊密結合,大力推進。目前,“幹群連心室”成為黨員幹部聯係群眾,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幫助群眾理清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困難的有效載體,使廣大農村群眾對黨組織的認識、認同不斷增強。

關鍵時刻信得過、靠得住、頂得上

黨群部門幫弱村、經濟部門幫窮村、政法部門幫複雜村、科技部門幫產業村、退休幹部轉業軍人回原村,銅仁市每年選派萬餘名幹部長期駐村,確保每個村有3名以上幹部進駐。尤其是麵對旱情和洪澇災害,駐村幹部堅守一線,與各級黨員積極參與當地黨委政府組織的抗旱救災工作,帶領群眾生產自救,組織送水隊伍義務送水,幫助老百姓解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關鍵時刻信得過、靠得住、頂得上,發揮了“主心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