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現狀與思考
商界論壇
作者:胡海洋 姚晨
摘 要:隨著貴州省工業強省戰略的提出,各地區工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工業園區經濟以獨特的經濟運行形式和內容,使得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要素聚集在一起,同時不斷地優化著地區的經濟資源配置和經濟結構,對推動地方經濟快速增長有很大作用。但是在工業園區的發展中也麵臨著許多問題。本文以畢節市為例,通過分析畢節市工業園區發展現狀,找出工業園區發展過程中麵臨的問題,最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工業園區;聚集;過度開發;對策建議
1.畢節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現狀
貴州省畢節地區以打造“現代產業聚集區”為目標,堅持“聚工業之氣、造工業之勢、成工業之強”,全力加快產業園區建設。目前,畢節地區規劃建設的12個園區全部納入貴州省100個產業園區成長工程。其中,省級開發區8個、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3個、省“511”產業示範園區1個。自工業園區開建以來,已經累計完成投資1075億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955億元;園區建成麵積68.7平方公裏;入駐企業達到529戶。根據行業測度,截止到2014年4月畢節市產業園區在建項目331個;一季度累計開工76個,一季度完成投資103.85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13億元。工業園區作為畢業地區工業的核心,已經成為畢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平台,正在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在畢節工業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明顯的帶動作用[1]。
2.畢節地區工業園區建設取得的成效
2.1產城一體的發展氛圍開始形成
畢節地區堅持以產促園,以園區產業定位及其發展需求為依托,從規劃上避免同質化競爭,推動園區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如畢節經濟開發區主要突出新能源汽車為主的裝備製造業;織金縣經濟開發區主要突出煤電磷一體化等新型能源化工產業。堅持以園興城,將園區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融為一體,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發展。通過多園聯動、統籌發展,既增強了產業集聚效應,又推動了城市提質擴容。堅持以城帶園,以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為園區快速健康發展夯實基礎、優化環境、增強活力,促進了產城一體融合發展。總體來看,畢業地區產城一體氛圍正在形成,園區發展在逐步走上正軌。
2.2產業集群取得成效
各工業園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以“三個圍繞”為原則,擴大產業集群規模。一是圍繞優勢資源引企入園。立足畢節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引進了黔西黔希煤化工、華潤大方煤電一體化等重大項目;二是圍繞龍頭企業引企入園。畢節經濟開發區以力帆時駿振興集團為龍頭,引進40多家配套企業,逐步形成以載貨汽車為主的產業集群。金沙經濟開發區以奧斯科爾電子製造項目為龍頭,引進24家上下遊關聯企業入駐,初步形成IT產業集群;三是圍繞高新技術引企入園。立足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已有添鈺動力、興國電動汽車、西凱電池、澳能空氣動力等高新產業項目落戶園區。這些企業的入駐,為擴大產業規模、加快形成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畢節地區工業園區發展存在的問題
3.1園區產業的支柱性特點不強
特色工業園區應該是具有該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園區產業應該具有支柱產業的性質。畢節地區雖然也在避免同質化競爭,力圖推動園區特色發展。但是從帶動區域經濟來說,各園區支柱性產業的特點都不是特別明顯,在產業、特色、產品等方麵有意識進行選擇還相對比較薄弱,一些園區盲目追求高新技術產業,卻沒有考慮企業雖然請進來了,但是沒有技術和人力資本的支撐,依然成不了支柱產業;還有一些園區隻是在當地已有一定數量的企業基礎上,規劃成園區,而這些產業能否長期發展、有無競爭優勢和區位優勢、能否成為區域性支柱產業都考慮的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