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產業集聚優勢不強
畢節地區在產業集聚方麵優勢依然不夠明顯。除了畢節經濟開發區和金沙經濟開發區等幾個大一點的開發區在發展上下遊企業方麵取得部分成果外,其他小園區企業之間分工與協作還不夠多、不夠深,這主要是由於入園企業從外部植入後,相互關係較弱,產業鏈上分工很少,缺乏有效的協作和溝通機製,每個企業都處於獨立運行的狀態。而且畢節地區甚至貴州省的工業園區多數是由農民辦鄉鎮企業發展而來,其產品也多為日常生活消費品。這些產品在生產技術上與規模上要求不高,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也不高,因此,迅速就形成了大量鄉鎮小企業紮堆的產業聚集現象,這樣的聚集雖然成本不高,但是規模小、技術差,品牌沒有優勢。
3.3缺乏高素質人才
人力資源是支撐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基礎。畢節地區做為西部落後地區,不僅僅經濟上相對落後,在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方麵,和中東部發達地區也有很大差距。這就導致了企業需要的一線工人比較缺乏;經營管理、研發創新等方麵的高素質人才也十分缺乏。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產業聚集在競爭中的不良局麵,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工業園區的進一步產業升級。
4.畢節工業園區發展的建議
4.1突出培育支柱產業
根據園區規劃和區域資源布局,進一步明確將畢節建成西南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及裝備製造業基地的戰略定位,繼續鞏固和發展煤、電等傳統支柱產業,加快推進“畢節國家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畢節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示範區”和“畢節新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集中精力推進煤電化、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四個一體化”等資源深加工產業,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北鬥導航等戰略新興產業,努力實現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
4.2促進產業鏈的延伸
要繼續培育產業聚集結點,著力培育和引進一批規模型、外向型、帶動型的骨幹項目,打牢產業集群基礎,做大產業集群規模。另外要加速產業配套,圍繞重點項目和產業,引進和培育一批上下關聯、專做產業配套的項目,形成專業化協作、規模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複合型產業群。
4.3建立培養、吸引人才的機製
在人才培養方麵,要重視人才的層次性和實用性,對技術工人而言,不僅要進行職業培訓,還要建立職業技能考評體係,使他們可以不斷的提高專業技能;建立和完善教育和培訓體係,加大對管理人員和研發人員的職業培訓;聯合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推行產學研結合模式。在人才引進方麵,要在收入、住房、子女上學、就業等方麵給予優惠政策,通過激勵機製,想法設法引進人才,促進畢節工業園區的大發展。(作者單位:1.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貴州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係貴州財經大學2014年度在校學生科研資助項目《貴州省工業園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高夢滔.西部工業化與工業園區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韓賢普,孟性榮.聚工業之氣,造工業之勢,成工業之強,全力推進我市工業經濟提速擴量轉型升級[N].畢節日報,2013-11-02(01).
[3] 範曉屏.特色工業園區與區域經濟發展[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5.
[4] 曲曉飛.現代工業園區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