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既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同時也深入到各行各業之中,每個行業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不同的物流工作崗位,尤其長三角這個發展國際化、多元化的區域更是存在著多種形式的物流崗位。不同行業裏的不同物流崗位對物流人才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對於長三角這個經濟多元化的區域,最需要的就是複合型的物流人才。要將自己發展成涉足多領域的綜合性人才,就需物流人才們具有廣博的知識,如跨國貿易和通關知識、倉儲運輸專業知識、財務成本管理知識、安全管理知識和法律知識等。這也是物流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課時所感受到的一點——學習麵廣。作為培訓院校和機構應該將物流培訓側重於對學生自學能力、為人處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要根據市場對物流人才的具體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不同層次的、不同特色的物流人才。同時,物流企業也要重視,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需求對本企業內部的員工進行終身教育,使員工跟著時代的變化、企業的發展而共同進步。企業對現有的物流人員的培訓可分層次進行,針對工作性質的不同,製定不同的培訓目標和不同的培訓內容,在培訓的同時也要大力引進國際先進的物流培訓體係,做到與時俱進,美國物流企業的經驗表明,最直接的物流人才培訓應來自企業本身。
對於長三角這個高度開放的經濟區域來說,一些人為的因素使其發展環境多元化、複雜化,目前,世界500強企業中又400多家在長三角投資,一些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已轉移到長三角落戶,長三角區域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幾乎占全國貿易總量的一半,這樣的形勢對長三角的發展來說既是優勢、機遇,也是一個挑戰,這樣的發展勢必會對長三角的資源開發、使用、環境保護造成一定的威脅,過度的開發會造成損傷,在發展的同時要做到又快又好的發展,如何充分使用資源也成為長三角區域物流發展的研究課題之一。在提高運輸,物流作業效率的同時要淨化生態環境,用技術標準、環保標準和社會責任標準來約束和改造傳統物流業使其向綠色物流轉變,這是提高物流內在質量和競爭力的重要步驟。因此長三角物流經濟圈的戰略布局必須有國際性、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充分認識到長三角經濟圈在國內經濟發展中的“發送機”地位,進一步做好對國際物流體係的推送工作。
對於長三角這個原本就有著得天獨厚經濟發展條件,同時,憑借豐富的外來資源打造現代化物流的區域來說,抓住自身特點、優勢,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學習借鑒國際發達國家物流發展成功的經驗,不斷引進物流優秀專業人才,走可持續發展,資源再生的道路,利用現有資源及時做到空間重組、時間重組、企業管理重組,完善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培育出現代化的物流市場體係,推進長三角現狀物流合作機製的建立,這樣才能夠在良好的基礎上將該區域內的物流產業發展到最好,並進一步促進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作者單位:首都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馬力強.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報告.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6
[2] 張理.現代企業物流管理.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3
[3] 李何華.唐國春.長三角區域物流信息一體化探索.現代管理科學[J].2006.6
[4] 王宇平.讓長三角成為物流信息一體化的峰值坐標[J].上海信息化.2005.6
[5] 師心舟.長三角區域物流發展概況[P].華東師範大學.2008.11
[6] 李衛寧.一體化促進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發展[J].區域交通.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