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因素。解決此類特殊群體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夠重視,相應的工作機製沒有出台,有的教育方法工作抓不到重點,政府的主導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留守兒童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腐蝕十分嚴重。留守兒童中大多存在“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主要是由於社會上流傳一種“大學畢業就等於失業”的謬論,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花在閑暇時間上最多的就是上網,然而,網絡利用不當,造成沉溺於虛擬遊戲無法自拔,留守兒童深受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
二、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家庭方麵。首先,家長要端正教育態度,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做到重視自己的榜樣行為,不過度滿足兒童的物質需求,造成華而不實的教育效果,多與兒童和學校進行溝通,更要多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使其成長過程中有沒有煩惱。溝通不僅可以用電話,還可選擇寫信、卡片等更能增加親切感,創造溫馨的家庭教養氛圍。有條件的家長一定要做到把孩子帶在身邊,在實在做不到這點的情況下才一考慮其他監護辦法,謹慎選擇監護人,要為孩子選擇精力充沛,文化素質高,道德修養好,有責任心的監護人,努力給孩子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適時返鄉,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空白。
(二)學校方麵。首先,學校要改變以應試教育為主的辦學理念。“唯分數論”的錯誤思想相繼轉變,讓素質教育得到全麵體現,尤其重視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做到絕不歧視、平等對待留守兒童尤其是學習成績較落後的留守兒童學生,更加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千方百計豐滿留守兒童的感情。
其次,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習進程,為其安排適量的課外活動,例如讓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校園集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精神,在定期舉辦的係列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中疏導排解心理壓力,在保障他們科學的學習和生活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品味,使其擁有健康身心。
(三)社會方麵。首先,各級政府應加大力度進行招商引資,應加快發展本地的經濟水平,洞察當地的特色經濟,讓當地居民在當地探索適合自己的致富方法,讓青壯年真正留下來,減少外出打工,從根本上減少留守兒童。
其次,對於不良遊戲場所采取堅決打擊取締的態度,不定時在當地尤其是學校附近進行檢查,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營造一個利於學習的社會大環境,從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的成長。(作者單位:西華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 吳霓.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4,(10).
[2] 劉堯.吉林省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與應對策略[D].吉林大學,2008.
[3] 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4] 陸春燕.農村留守兒章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重慶利技學院學報(社會利學版),2007,(1).
[5] 張景春,徐仕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貴州省銅仁市為例[J].銅仁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