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我國公務員反腐倡廉監督製度建設(2 / 2)

三、加強公務員反腐倡廉監督製度建設的思路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反對消極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強調“要把製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建設廉潔政治,必須有一套內容科學、程序嚴密、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監督製度,所以當務之急是我們要下決心、下力氣抓緊反腐倡廉製度建設和創新,努力探求有效遏製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治本之策。

1.合理厘定監督主體關係,整合監督資源,形成監督合力。

理順各監督主體關係,明確各監督主體的監督範圍、監督權限,建立內外聯動、優勢互補、相互配合、各有側重、協調統一的監督運行和工作機製,形成以黨內監督為核心,法律監督與專門機關監督為主體,群眾監督為基礎,輿論監督為補充的監督結構,使之形成相互配合反腐敗體係,促進監督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

2.建立權力運行公開透明機製,防止權力運行中發生腐敗問題。

把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行使權力的行為置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人民的參與權、監督權得到保障。[3]擴大政務公開和財政公開的範圍,公開決策的事項、依據及結果,健全民主公開的決策製度。創新政務公開的載體、途徑和形式,探索利用新的科技成果監督權力運行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不斷創新製度建設,提高公共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工作的製度化、規範化水平。

3.完善群眾監督製度,保障人民行使監督的權力

群眾監督的實施機製包括舉報製度、社會調查製度、輿論監督製度、領導接待製度等。為了使群眾監督落到實處,當前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要完善舉報製度,進一步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切實保障法律賦予人民群眾的對黨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批評、建議、控告的權力。要完善我國輿論監督製度,盡快出台《新聞監督法》明確規定新聞從業人員的采訪權、報道權等,更好地發揮新聞媒體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揭露腐敗的功能。要加強網絡監督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引導人們群眾規範有效地利用網絡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監督。

4.建立對監督者的監督製度,增強權力監督的公信力。

要做好監督工作,必然要強化對監督人員的監督,尤其是對紀檢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這是由於監督主體也沒有天然的免疫力,麵對金錢、利益的誘惑,少數人也同樣會滋生以權謀私、以案謀私的欲望和行為。要製定對紀檢監察幹部進行監督的法律製度,明確規範其進行監督的行為、違紀的懲戒方法等。

另外,對來自國家機關外部的監督主體也要加強監督,要建立起相應的對外部監督主體行為進行規範、引導的監督機製。特別是隨著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微博舉報、網絡監督釋放出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進展。但同時通過網絡散布虛假信息、惡意傷害、誹謗他人的行為也屢見不鮮。這就需要建立網絡監督法律製度規定網絡監督主體的道德、法律義務,從根本上保證網絡監督作用的充分發揮。

有效監督、預防腐敗,製度建設是根本。製度設計科學合理才能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而製度設計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係統性、針對性、嚴密性就會使製度難以執行。唯有針對存在的製度缺陷,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公務員反腐倡廉製度建設才能使腐敗問題得到最大程度的遏止。(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曆史與行政學院)

參考文獻:

[1] 楊紹化.中國特色反腐倡廉製度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151-157.

[2] 文豪.我國公務員監督製度的現狀及對策[J].理論與實踐,2012,(4):13-15.

[3] 謝安國.提高反腐倡廉製度建設科學化水平途徑探析[J].前沿,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