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不感興趣,自然會影響其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現實。沒有興趣就不會主動學習,不學習就不會對馬克思主義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反過來也會影響到興趣的提升。如此進入惡性循環,影響了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和推廣。
二、接受動機分析
(一)內部需要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群體的精神風貌積極向上,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但是社會處在轉型期,出現各種不安定因素,大學生思想意誌較為薄弱,易受到消極因素的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建立。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利於其內部需要的滿足,有助於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首先,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識,從一定的思想高度上去總結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有助於個體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係統性的科學,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識世界、感悟世界能夠加深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有利於思維方式的轉變,學會用全麵的觀點、辯證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將這種辯證的方法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我們更全麵的看待問題,更深刻的思考人生。學會多角度看問題是學生步入社會的技能之一,學生有自我成長的需求,思想上的進步是每個學生的基本要求。從學生自身成長的角度講,大學生思想意識的培養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二)外部環境
大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接受馬克思主義還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且大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源自學校環境的影響。外部影響因素主要有兩方麵:一方麵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幾乎所有高校的必備公共基礎課程之一,作為學校的基礎課程是所有學生必須要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述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方法的總稱,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方法論和世界觀,反應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根本性、革命性和實踐性的特征。學校設置課程的初衷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提高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信仰。然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許多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礎課程並不認真,甚至出現應付了事的現象。另一方麵,作為學校的基課程,考試是對學生課程學習情況的檢驗和總結。馬克思主義基礎課程的考試成為學生學習的理由之一,當問及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動機時,有的學生直接說起考試。考試作為硬性規定成為推動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直接動力。
三、小結
從當代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現狀來看,多數學生屬於被動接受。究其原因,從學生自身方麵講,缺少對馬克思主義係統、全麵的認知,並沒有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和實質,不清楚學習馬克思的真正目的;從馬克思主義這一客體來講,理論知識具有自身的抽象性,學生很難將理論與實際聯係在一起,讀懂馬克思主義需要勤思考,多總結;從內部需要和外部環境的角度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的學習和探索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學校必學課程。加強高校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認識,充分發揮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促進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不僅是學生自身的問題,更是值得每一個馬克思主義工作者思考的問題。(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注:本文係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經驗與接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反思式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G2013010334。
參考文獻:
[1] 尹海燕.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接受效果的策略[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9).
[2] 王曉東.接受理論視閾下的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11).
[3] 蘇莉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接受機製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12.
[4] 劉晨.基於接受理論的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