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完善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體係需夯實政府主導地位(2 / 3)

生活保障是殘疾人社會保障的基礎,政府除了發放麵向全社會的最低生活保障之外,還理應根據殘疾人的殘疾等級及家庭具體情況提供額外的補助和津貼。因為,殘疾人因為其自身缺陷,需要支付醫療、康複費用,加之殘疾人就業困難、就業質量低下,貧困的殘疾人比貧困的健全人所麵臨的生活處境更為嚴峻。全社會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根本無法滿足殘疾人的特殊需要。隻有建立對殘疾人的特殊津貼才能夠保障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殘疾人的就業保障是殘疾人社會保障的關鍵,殘疾人教育保障是殘疾人立足於社會的基礎。這幾個方麵的協作配合,共同發揮作用才能夠滿足殘疾人的特殊生產生活需要。

3.實現不同社保模式之間的平衡對接

不同社會保障模式之間的對接在當前隻要體現在城鄉社會保障之間的對接。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廣闊,很多交替生活在城鄉的殘疾人他們的社會保障也要不斷的改進完善以適應不同社會保障模式的對接。政府需製定相應的對接法規製度,明文規定不同模式之間對接的標準和規範,權衡各方利弊走出一條雙贏可行的道路,實現不同模式之間的平衡公平對接。

三、政府需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扶持

(一)政策、資金扶持

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勵,加大對農村殘疾人以及殘疾人事業的政策扶持和傾斜對殘疾人社會保障的有序實施和健全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勞。政策上的扶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殘疾人改善劣勢處境,為其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政策支持。例如,鄉鎮福利企業的發展能夠保障殘疾人的就業率,提高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對這些企業的政策傾斜也是促進殘疾人社會保障發展的一個基點。出台政策鼓勵當地學子回家鄉就業,把自己的所學為家鄉的美好建設做貢獻。

社會保障製度的建立和有序運行離不開政府的大力主導,更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資金是製約殘疾人社會保障良性發展的主要因素,政府應加大對其資金投入。農村的殘疾人的就業機會少之又少很多不能夠就業,是一個尤其需要資金支持的社會群體。殘疾人以及殘疾人相關事業的穩定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資金支持和扶助。

(二)人員扶助

相對於城鎮,農村殘疾人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員,農村總體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遠遠少於城鎮,日常康複治療中很少有專門的康複醫師指導,專業康複師、特別護理嚴重匱乏,這些專門人員的工作大多數都是由家庭成員代做。農村殘疾人事業的工作者也由村裏的其他工作者監理,加大對農村殘疾人事業的人員投入是完善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不可或缺的一個有力舉措。通過出台優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一些專業人才到農村從事工作或鼓勵當地學子外出學習後回家鄉就業等措施,實現對農村殘疾人的人員支持。

(三)就業扶助

農村殘疾人因身體缺陷導致其就業水平低、就業質量低,從而致使其生活水平低於社會平均水平。經濟問題是阻礙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發展的根源。改善農村殘疾人的經濟情況,加大對其進行就業扶助力度是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的關鍵。

1.加強心理指導,鼓勵積極就創業

殘疾人由於自身缺陷,在心理上精神上多少會存在一些影響其正常就業的問題。他們大多存在自卑、自暴自棄、社交恐懼等心理問題,為了讓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參與社會活動,積極就創業。政府要加大對殘疾人的心理指導和教育,尤其是對農村殘疾人的教育。因為他們的教育水平相對比城市較低,對外界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需要政府和家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2.提供崗位培訓,確保就業穩定性

政府應當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在相關企業和組織機構中努力開發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崗位,廣大的殘疾人工作者要對相關用人單位做深入宣傳,讓他們了解到哪些崗位適合殘疾人就業,了解到幫助殘疾人就業的重要性和重要意義,並使用人單位主動為殘疾人繳納就業保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