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立秸稈處理中轉站是秸稈綜合利用的必由之路(2 / 2)

秸稈利用企業的融資渠道過窄。由於我國秸稈產業剛剛起步,秸稈利用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強烈。然而現階段秸稈利用企業在融資方麵卻遭遇以下困境:1)由於秸稈產業投資風險較大、資金回收周期較長,社會資金不敢輕易介入;2)秸稈利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經營能力有限,難以獲得銀行貸款;3)秸稈利用龍頭企業雖然從政府的優惠政策中獲得一定益處,但有限的益處難以滿足秸稈利用企業經營運轉的需求。

秸稈分散在千家萬戶,如果由企業自行收集運輸,需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此外,秸稈體積蓬鬆、占用空間大,且收獲具有季節性,這對稻稈加工企業獲得穩定原料來源和秸稈存儲造成極大的困難。

2.3政府因素

調查中發現,由於宣傳引導不到位,農民對生態保護意識不強,對秸稈焚燒的危害、稻稈還田等利用方式的好處並不知曉,農民並未深刻認識到秸稈是一種“用則利,棄則廢”的生物質能源。

在利益補償機製方麵,各地政府缺乏明確、全麵的財政稅收補貼政策。現有的優惠政策主要有禁燒補貼、秸稈還田補貼和對稻稈綜合利用企業的補貼,很多地區秸稈綜合利用補貼不能直接發放到農戶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單個農戶秸稈綜合利用的積極性。

2.4其他因素

1)秸稈收集運輸體係不完善

收集環節不健全。秸稈具有體積蓬鬆、分布分散、密度低、季節性強的特點,使得秸稈的收集存在較大困難。秸稈資源分布零散、農戶收集能力有限,這些都加大了收集秸稈的難度。

2)加工中轉中心缺失

從秸稈收集到秸稈利用,秸稈加工中轉中心起著橋梁的作用,也是秸稈資源從簡單、單一利用到高效、多元利用的必經之路[2]。然而,秸稈加工中轉中心這一環節在秸稈收貯利用體係建設過程中普遍缺失,以致秸稈資源隻是簡單化地從田間到收貯中心再到相關企業,秸稈附加值未被充分發掘,這也是秸稈資源得不到綜合利用的重要因素。

3、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的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不難發現新都區實際秸稈資源豐富,由於政府、農戶、企業和體係的因素導致秸稈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政府的有利引導需要完善的處理體係為基礎,農戶的正確行為需要以完善的處理體係為保障,企業的合理收購需要完善的處理體係為支撐。那麼建立完善的秸稈處理體係和產業鏈條便是解決秸稈綜合利用的核心問題[3]。

在大量走訪新都周邊農戶和企業之後,我們發現目前秸稈產業利用環節與收貯運環節出現的嚴重脫節是完善秸稈處理體係的重要突破口,對此,我們提出了秸稈加工中轉站這個平台,這個平台能幫助我們將秸稈資源從單一、簡單的利用提升到多元化、綜合利用的層麵。

秸稈中轉站立足於促進秸稈能源綜合利用,致力於實現農戶、企業之間秸稈供應零障礙,確保更多生物質能源得到最大化應用,其主要任務包括:

1)密切聯係農戶。通過與新都周邊各村委會幹部交流溝通,建立中轉站與村委會的合作關係。村委會負責人協助中轉站向農戶宣傳秸稈收購的相關事宜,並組織農戶將秸稈統一分類囤積。選派農戶經紀人,中轉站與之洽談秸稈收購價格、數量等相關內容,完成中轉站和農戶的一次秸稈收購行為。

2)尋求對口企業。秸稈作為生物質能源,其應用廣泛,因而尋得相關的企業進行秸稈收購是可行的。尋求合作企業,我們主要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聯係和互聯網電子平台吸引企業合作。掌握了各企業秸稈需求時節、需求類型、需求數量以及收買價格等情況,及時合理的將在手的秸稈資源輸送到需求企業,完成秸稈資源的二次整合分配。(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

該文章係“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概念秸稈綜合利用與環保處理中轉站》”成果

參考文獻:

[1] 鞠昌華.我國農作物秸稈處理的困境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1,39(6):221-224.

[2] 楊柳,範成五等.貴州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現狀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2,40(5):109-112.

[3] 張豔麗,王飛等.我國秸稈收儲運係統的運營模式、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可再生能源,2009,2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