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矛盾突發期的理論導向(2 / 2)

三、中國式社會矛盾化解的啟示

麵對中國特殊國情,我們必須認識到轉型期我國社會矛盾的複雜性,意識到我們必須采取合乎我國國情的方式,協調好各利益主體間的關係。

(1)尋求群眾共同富裕的發展途徑。社會矛盾的根源多是經濟利益問題,為了縮小區域間貧富差距,達到共同富裕,就要在堅持效率公平的原則下,通過財政政策調節利益分配格局。此外,完善社會保障機製,加強包括住房、醫療、失業、就業等方麵的保障力度,為生活困難的群眾提供資源保障。

(2)保持群眾溝通訴求渠道通暢。在“以人為本”的理念訴求下,如何聽見群眾聲音是當下我黨執政的重要方麵。一要加強信訪製度建設。各級政府應自覺接受群眾上訪,及時解決群眾的難題。二要加強網絡民意表達的渠道建設。信息社會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網絡議政中來。此外,通過網絡廣泛調查民意,可使政府科學決策。

(3)矛盾調解機製的創新。矛盾調解主要是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調解。但由於矛盾的複雜性,針對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調解方式,所以我們要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矛盾雙方自我和解等手段有機結合在一起,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調解方法。另外,可積極發揮第三部門的橋梁作用。分散的社會力量通過尋求第三部門作為溝通橋梁,可以合法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

(4)完善針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機製。近年來,各種突發事件頻發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一方麵,我國針對突發事件的相關機製建立時間較短,在事件的預防階段、應對處理階段、收尾階段的各處理方案計劃還有待完善加強。另一方麵,群眾的輿論控製不可忽視。尤其是信息化生活的今天,網絡輿情的控製更是需要慎重對待。因為,往往輿論的混亂傳播最易引導群眾情緒向沒有預期的方向發展,導致事件影響擴大。

(5)“文化解放”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催化劑。對外開放這麼多年來,全球文化的融合使得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大。各種西方先進的管理理念如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等,為中國的政府管理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指導,尤其是馬克思主義更是成為我黨的指導思想。在筆者看來,文化多元化為社會管理方式改革創新提供了理論支持,推進了我國政府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進程。(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

參考文獻:

[1] 孫素娟:“當前中國社會矛盾的成因分析與政策創新”,《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2] 李貫成:“化解社會矛盾服務保障民生”,《學理論》2010年6月。

[3] 於麗娜:“基層社會矛盾的特點及成因分析”,《法製與社會》2011年10月。

[4] 賈宇:“堅持法治原則化解化解社會矛盾”,《檢察風雲》2011年第7期。

[5] 徐聞博:“轉型期我國社會矛盾的突出表象及成因分析”,《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6] 李萍:“探索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探求》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