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建立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的策略研究
管理視窗
作者:高祥玉
摘 要:隨著中國金融機構新一輪改革的開始,商業銀行將會麵臨著巨大的同行競爭,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獲得最大的利潤,那麼商業銀行也有可能麵臨著公司經營困難等問題。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正在積極探索集約化後台管理模式,目的就是提高商業銀行的服務水平,減少前台銀行人員的壓力,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但是我國的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就從商業銀行建立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的必要性出發,具體分析完善我國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的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集約化;後台管理;策略
引言
集約化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把公司的所有有效地的生產資源整合到一起,節約掉不必要的生產資源和環節,實現管理上效益的最大化。集約化管理出現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技術的信息化。商業銀行集約化後台管理就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把相同類型的業務進行整合,使管理和經營更集中。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前台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到銀行前台,這不僅占有了櫃台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銀行辦理業務的效率。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建立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改變現有狀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一、商業銀行建立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的必要性
我國商業銀行以往的大量業務功能都集中到銀行前台,很大程度上製約了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銀行的服務水平。尤其是在銀行業務辦理的高峰期的時候,一些耗時比較長的業務直接影響了銀行人員的辦事效率,加大了商業銀行自身的管理和經營成本,也使得銀行的業務操作難度加大。建立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將許多人工處理的業務轉移給機器處理,這不僅減輕了銀行人員的工作壓力,而且使商業銀行更好地控製業務操作帶來的風險。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程度將會越來越高,建立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就是使我國的商業銀行提高銀行管理的國際化水平,打破行際界限,發揮技術優勢,實現前後台分離和後台業務處理的規模化運作。同時,建立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也是提高商業銀行服務效率和業務水平的要求。信息化技術引入到商業銀行管理中來,可以把傳統的業務、操作流程等進行有效地整合,提高商業銀行的服務效率和規模效益。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使銀行的處理流程和運作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整合了銀行現有的資源,也使總行和分行之間實現了製度體係的統一。因此,想要提高銀行的工作效率和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體製,建立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
二、我國商業銀行建立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後台業務專業化程度不高
我國商業銀行正積極探索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的建設,但是由於我國商業銀行管理經驗的不足,後台專業化程度相比較國外先進銀行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便現在以下兩點:第一、後台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不高。後台部門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原來業務的主管人員,他們對自己的業務可能是比較熟練的,但是後台集約化管理體製要求每一位後台工作人員都能熟悉相關的後台業務,因此,這就導致了後台工作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參差不齊。第二、後台部門的人才培訓機製不健全。正如前所說,大部分後台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是從前台調至後台工作,他們都是本業務的佼佼者,但不是全能型人才,這就要求後台部門對他們進行培訓,但是現在後台部門在這方麵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製度。
(二)後台部門的業務處理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
建立高度集約化的後台管理體製就是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的信息化來提高商業銀行的處理業務的能力和效率,形成規模化效益。但是就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後天管理體製來看,許多銀行並沒有形成高度的集約化模式,而依然采取人工處理業務的人海戰術。這樣來看,高度集約化的後台管理體製等於不複存在,所有的工作隻是從前台轉移到後台。另外,電子渠道分散零碎,多部門多頭管理,造成後台部門處理業務不能在統一的係統平台進行操作,這大大降低了後台部門業務運營的智能化水平。
(三)推行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的措施不合理
建立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要求商業銀行將前後台進行分離,在前後台分離的過程中,勢必要將一些前台人員調至後台部門組成新的管理機構,但是我國商業銀行在實施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改革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一刀切”現象,即不問前台人員的素質高低、業務水平高低,全盤將他們調至後台部門工作,這樣就造成了後台機構變得臃腫龐大。另外,銀行的業務是存在交叉的,因此建立後台部門也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如果將所有的前台人員機械式地調至後台部門,也會造成後台部門職能的混亂,這樣也不利於後台部門的業務操作,更不利於高度集約化後台管理體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