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風險管理研究探討
管理視窗
作者:毛淩峰
摘 要:在如今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下,企業的風險在不斷加大,為了能夠應付未來市場的種種不確定因素,企業逐步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企業應當將風險管理意識融入到企業的文化中,從個體、團體、乃至整個企業來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在企業的風險管理中,首先要識別企業所存在的各種風險,其次,要評估風險,再次,處理風險,然後是風險保留,最後是組合風險。
關鍵詞:評估風險;企業風險管理
時至今日,關於風險的定義,學術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學術界關於風險定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美國學者威利特等為代表的靜態學派,他們認為風險是事件的不確定性,這種觀點是以風險管理和保險的角度出發,以概率來描述風險。這種描述方法把風險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從0到50%,認為隨著概率的增加,不確定性在這個區間內不斷增加,當概率達到50%時,不確定性最大,在50%到100%之間,隨著概率的增加,不確定性減少。另一種說法是以美國學者威廉姆斯、曬因斯為代表的動態學派,他們認為風險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可能發生的結果的變動。這種變動結果即指預期和結果的差異,其差異越大,風險就越大。
1.企業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
根據COSO頒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上的定義,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由現代企業的董事會、管理者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應用於企業戰略製定和企業內部各個層次和部門的,用於識別可能對企業造成影響的事件並在其風險偏好範圍內,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管理保證的一個過程。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點:1.企業風險管理是由企業所有部門和員工共同參與的過程,是企業日常管理固有的。2.企業風險管理主要應用於戰略製定,考慮企業所有層麵的活動,包括整體活動,業務活動以及其他活動。3.企業風險管理是指識別可能對企業造成影響的事項並在其風險偏好範圍內的。
2.企業風險管理的作用
企業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激勵效應和約束效應,其中激勵效應是指由於企業風險存在著潛在的收益和損失雙重性,風險的潛在收益則激勵企業的管理者采取一定的行動來獲取收益。而約束效應是指收到危險信號後看,為了回避風險而采取的回避行為。因此,不同的風險管理者有著不同的風險態度,大致可以分為3種類型。一種為風險偏好型,一種為風險中立型,一種為風險回避型,風險偏好型指風險管理者願意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追求更高的利潤。風險中立型指對待企業風險采取比較穩健的方式,即不冒進,也不回避。風險回避型指不願意承擔風險,在麵臨方案的抉擇時,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在相同的風險中,風險偏好型的激勵效應最大,風險回避型激勵效應最小。
3.企業風險管理的意義
第一,風險管理有利於企業自身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企業風險是不容忽視的。以前的國有企業,因為一直躺在國家的懷抱裏,一切經營損失有國家買單,一旦置身於市場中,往往會不知所措,對處理和防範風險比較盲目,導致國有企業開始大麵積的虧損。在如今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條件下,企業不僅要抵禦各種自然風險,還要抵禦各種突發性的經濟風險,比如市場風險,投資風險以及金融風險等,企業隻有全麵的了解各種風險,分析導致企業發生風險的因素,才能更好的抵禦風險。②
第二,風險管理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活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營並不是一直處於風平浪靜的狀態,而是隨時要麵臨市場中充斥的各種風險的衝擊,企業隻有正視這種風險,並且把握各種機會,開拓創新,才能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好的生存。如果企業一味的規避風險,則隻能在市場經濟下喪失各種機會,導致企業市場活力喪失。
第三,加強企業風險管理對於分散金融風險有極大地意義。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我國的經濟麵臨著極大的考驗,國家更是拿出4萬億來刺激經濟,而導致金融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還是從美國的銀行破產開始,導致後來一係列的原因,因此,金融業的相關成為政府極為關注的問題。